作者 | 黃老師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汽車展會之一,2020北京車展雖然遲到了半年,但是熱度絲毫不減。
“十一”假期前的“車展媒體日”成為了今年中國車壇最集中的新聞釋放陣地:作為老牌勁旅的BMW與奔馳帶來了M3/4與E-Class的拳頭產品,合資品牌、國產品牌、新勢力造車等均在北京車展的舞臺中發布了多款新產品,往年甚囂塵上的“車展無用論”,暫時被所有人拋到了腦后。
北京車展至今已有三十年歷史,跟隨汽車工業不斷變化的,還有日新月異的科技和商業環境。圍繞汽車的消費生態在幾十年來不斷更迭,曾衍生出不少機遇和變化,也因此而成就了很多公司。
而站在2020年這樣的時點,作為最能體現汽車商業模式進化苗頭的北京車展來說,這場因疫情而遲到的行業狂歡,又掩藏著哪些新的機遇呢?
北京車展對于B端,完全可以說是迎來了一場近乎“狂歡式”的復蘇,其實也能理解B端的高期待,因為能繼續站在這個舞臺上的“選手”們,說明至少還沒有被年初到年中的疫情打垮。
但對于C端來說,受制于時間地點等因素,絕大部分消費者是通過網絡來關注2020北京車展的。其中,包括快手快說車等新型傳播媒介,更是在北京車展搭起了一片自己的“陣地”,以平臺擅長的“短視頻”與“直播”方式,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云車展”。
短視頻和直播,是當下汽車商業傳播最流行的路徑。以傳遞信息介質的不同,我認為汽車商業傳播大概能夠分成三個階段,平面時代,視頻時代,以及短視頻/直播時代。
挑個合適的時間,泡壺茶或者咖啡,捧著一本還帶著墨香的雜志,與某本汽車雜志共度一個下午,是很多老車迷熟悉的。這種閱讀汽車內容的“儀式感”,也是平面時代汽車商業傳播的主要形態。不過,當時的傳播還僅限于內容,并沒有發展出完整的商業模式。
后來互聯網走進了千家萬戶,有了汽車之家、易車、新浪汽車等,即圈里人常說的“5+5”,這個時候的傳播形式更加豐富,有圖文、有視頻、有論壇等等。但5+5的出現,對于汽車商業傳播來說無疑是一次“革命”,因為此時已經從單純傳播信息,轉向了摸索商業模式。
一些相關人士可能還依稀記得,汽車之家和易車在百度“阿拉丁”上的競價大戰,汽車之家和易車為什么會競相給百度“撒錢”?因為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購車的流程與模式大多是這樣的:
1. 有購車需求與大致預算范圍,詢問親友或者百度一下。
2. 從百度的搜索結果中,了解更多相關信息,逐步縮小自己的選擇范圍。
3. 在心儀的車型頁面中,看到相關本地經銷商信息以及優惠政策。
4. 留資,回訪,到店,試駕,價格確定,提車。
這個階段的汽車門戶,在輸出各類豐富內容的同時,還扮演了挖掘潛在客戶的重要連接過程,內容依舊重要,但汽車廠商終究是要找到想買自己品牌車的那群人,所以更重要的是商業路徑的打通。
這也就不難理解汽車之家與易車為何要競價百度“阿拉丁”產品了,因為搜索結果的指向,扮演了整個鏈路中的重要一環。
后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或者說短視頻/直播時代,有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直播,眾多汽車大V們的人設更加鮮活,形象迅速樹立。
汽車之家們的重要性依舊不減,但能夠發現在“效率”這桿旗下,他們的自產內容更加“工業化”,所以需要“車家號”、“易車號”帶來更具觀點的內容,因為那些號背后的創作者,是以“人”的方式而出現,更生動、更鮮活。
從出生時間上來看,快手《快說車》頻道創立時間不算長,在2019年底的廣州車展前夕,《快說車》頻道正式上線,同時快手也發布了“品牌Page”、“品牌矩陣”、“品牌指數”等一整套汽車行業解決方案,通過獨特的汽車營銷模式和完善的商業產品矩陣,為汽車品牌營銷提供新思路與新價值。
上一段來自新聞稿的“官話”有點多,成立將近一年的快手《快說車》頻道戰績如何,還是數據更有說服力。截止至今年8月,快手《快說車》頻道上共有14萬汽車作者,覆蓋粉絲超過5.5億,日活躍粉絲1.5億、日均作品6.5萬,日直播場次為3.5萬場,日均直播觀眾3800萬。
2020北京車展,快手《快說車》頻道在開展前半個月的九月中旬就開始準備,9月15日起快手“快說車”發起“快手車友會為北京車展打call”線下活動,邀請全國20個城市快手車友會通過錄制視頻等形式,共同為北京車展打Call。同期還啟動了快說車觀展團招募計劃,在全國范圍投票打榜,號召全國車友現場觀展,全面為北京車展造勢的同時,讓更多車迷擁有深度參與的機會。
9月28日車展伊始,由快手發起,來自不同領域的“老鐵”用戶組成的看車團齊聚快說車展臺。包括由“江湖大爺”領銜的夕陽紅觀展團、由JK舞團領銜的萌妹觀展團,以及由快手汽車垂類大V“二哥”代領的鐵粉觀展團,和由快手顏值垂類選拔出的“顏值巔峰”觀展團,一起在線下與粉絲積極互動,打造不一樣的觀展新體驗。
從前期預熱到現場活動,快手《快說車》頻道花大力氣造勢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僅前兩天媒體日,快手《快說車》頻道上的車企和車咖直播總場次達73場,累計直播時長4326分鐘,總觀看人數超464萬。
與此同時,快說車還邀請了超過百位車咖到場報道,并舉辦車企報道28場。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等也紛紛亮相快手直播間,以專業的角度與快手《快說車》頻道的讀者分享了汽車新技術及智能化發展。
相比動輒百萬的閱讀量,“車企報道28場,何小鵬、李斌亮相快手直播間”這段信息,我認為更值得業內人士的關注。
誠然,倚靠著快手這艘航母級的流量平臺,快手《快說車》頻道能做到現今的C端成績,我一點都不意外,而能迅速獲得B端高管的青睞,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一個汽車企業的銷售公司總經理,在車展中的時間分配是精確到分鐘的,更別提何小鵬、李斌這些大佬了,這證明快手《快說車》頻道在商業價值上,一定是打動了不少車界“老鐵”的。
短視頻與直播,天生的主體就是“人”,快說車頻道在創立伊始定下的“人響力”模型,是極為精準的,以“人+內容”為核心的社交商業模式是快手區別于其它平臺的差異化特質。
快手“快說車”頻道正是意在將提供國民級“車流”入口和精準的活動運營,通過平臺特有的“人”的價值,打通公域和私域流量,助力汽車品牌實現營銷和轉化。
從快手《快說車》頻道創立伊始的目標來看,背靠“快手”平臺,流量并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內容與商業模式的打通。從內容來看,我們之前提到的“14萬汽車作者,覆蓋粉絲超過5.5億,日活躍粉絲1.5億、日均作品6.5萬,日直播場次為3.5萬場,日均直播觀眾3800萬”,這串數字已經極具說服力,那么在商業模式上呢?
首先是圈到的人群,凱度的《2019汽車行業營銷價值報告》指出,快手在汽車用戶中滲透率達到54%,而行業均值為30.9%,48.5%的快手被訪用戶在未來三年內有更新或置換車輛的計劃,44.7%的用戶則計劃加購車輛,71.2%的用戶計劃購買20萬元以上的車型。
從人群的畫像上來看,快手“快說車”頻道的大部分讀者,正是各大汽車廠商想要找到的市場消費主力人群,那么沿著“消費漏斗”繼續往深看,在能否連接實際銷售端?
快手車咖“二哥評車”去年至今,已經通過直播賣出了1000多輛汽車。二哥曾表示,由于堅持發布內容,老鐵們已經把他當成了朋友,團購模式就是在老鐵們旺盛的需求下催生出來的。一系列數據背后,平臺與“人”的價值展現無遺。
我認為,除了客觀社會環境給短視頻/直播生態帶來的紅利,快手《快說車》頻道基因里所帶的“人響力”,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中的關鍵鑰匙。成立一年,快手“快說車”頻道實現了快速的奔跑,2021,我們再來看TA在快車道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