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源Sight
作者/王言
乘著中產跑步熱潮持續升溫的昂跑On終于略顯疲態。
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二季度,昂跑凈銷售額同比增長32%至7.4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66.71億元),按不變匯率增長38.2%。
昂跑對此次業績表現相當滿意,其在財報中表示,得益于品牌在全球的強勁勢頭以及戰略重點的成功執行,品牌再次實現凈銷售額創紀錄的季度增長,同時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來源:昂跑財報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今年的數據看,昂跑的盈利能力不比從前。2025年二季度,在凈銷售額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昂跑凈利潤卻大跌232.7%,由去年同期的盈利3080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74億元)轉為虧損4090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64億元);凈利率直接由正轉負,從5.4%下滑至-5.5%。
2025年上半年,昂跑凈銷售額為14.76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31.45億元),同比增長37.2%;凈利潤為1580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41億元),下滑87.1%;凈利率為1.1%,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11.4%。
雖然昂跑將虧損歸因于瑞士法郎升值造成的外匯損失等外部原因,但必須承認的是,這份增收不增利的財報,已經暴露出昂跑在渠道調整、業務擴張等方面的多個問題。
多點開花
表面看,昂跑二季度不論是在各個市場的銷售表現,還是品類多元化方面,都稱得上可圈可點。
報告期內,昂跑在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凈銷售額分別增長了42.9%至1.9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7.63億元)、16.8%至4.32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8.47億元)和101.3%至1.1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0.6億元)。
此外,昂跑鞋類、服裝和配飾的凈銷售額分別增長了29.9%至7.0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62.79億元)、67.5%至3670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27億元)和133.3%至770萬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6858萬元)。
來源:昂跑財報
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后,隱憂同樣存在。
來源:昂跑財報
一方面,在美洲這一重點市場,昂跑銷售額的增長幅度從去年同期的21.8%下滑至16.8%,在近年來關稅政策以及美國國內通脹等外部因素影響下,其在當地市場的經營成本、產品定價等方面正在受到挑戰。
而作為未來的業務增長核心,昂跑在亞太地區的銷售收入實現翻倍式增長,除了踩中中國等地的中產運動風潮之外,也與此前當地銷售收入基數較低有關。
今年3月,昂跑聯席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馬丁·霍夫曼(Martin Hoffmann)此前曾表示,接下來五年是昂跑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時期,如果要有主題,那可能是“CHINA YEARS”。
馬丁·霍夫曼預計,未來,昂跑希望中國市場占到全球銷售額的10%。目前,中國已經是昂跑全球前五大市場,未來會成為第二大市場。
但如今在這里,市場的競爭程度已經幾近白熱化。
另一方面,盡管昂跑的服裝增長與配飾產品正處于爆發期,但這兩大業務在昂跑總收入當中的占比依然有限。同時,如何根據新的產品線,在各個區域市場做出渠道和營銷策略的調整,也是昂跑面臨的新問題。
直營化的正反面
近年來,包括阿迪、耐克、安踏等一眾體育巨頭都在發力DTC改革,作為后起之秀的昂跑也不例外。
DTC的完整英文為Direct to Consumer,直譯為漢語則是“直接觸達消費者的品牌商業模式”。長期以來,這種直營模式幫助各大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渠道庫存等問題,同時穩住了產品價格,推動了品牌的高端化。
同時,DTC渠道也能幫助品牌方剔除渠道的冗余環節,降低成本,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在二季度財報中,昂跑表示,其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昂跑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渠道的持續強勁表現,其凈銷售額報告增長47.2%,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54.3%,反映出昂跑在所有地區的強勁需求。因此,其DTC份額達到新的第二季度高點41.1%。
由于DTC份額的大幅增加等因素,昂跑在第二季度實現了61.5%的毛利率,較上年同期的59.9%顯著提高。同期,昂跑調整后的EBITDA利潤率為18.2%,同比增長220個基點,絕對調整后的EBITDA達到1.36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2.11億元)。
昂跑稱,其正在清晰精準地執行戰略增長支柱,即推動服裝品類的快速增長、擴大其全球高端零售版圖以及在亞太地區建立強勁的發展勢頭。
可以說,在渠道結構加速直營化、品類與區域持續擴張的戰略推動下,昂跑確實收獲頗豐。
但另一方面,在DTC模式下,缺少傳統經銷商這個蓄水池角色,品牌在門店擴張、營銷等方面的投入有有所增加,損耗品牌的盈利能力。昂跑現在就是如此。
以中國市場為例,為了推動高端定位,契合品牌“運奢”形象,觸達目標中產消費人群,昂跑把門店幾乎都開進了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場,這一情況不僅對其選址水平、地方資源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最直接的挑戰則是高昂的租金、人力等成本。
數據顯示,昂跑目前在中國擁有70家門店,其中至少30家為直營門店。而根據昂跑的規劃,到2026年,其在中國市場的直營門店將超過100家。在這不足2年的時間里,昂跑要開出超70家直營店。
截圖來源于小紅書
此外,昂跑還透露,其還將增加門店的面積,特別是在一線和二線城市。
社群運營、明星與KOL合作、聯名推廣、數字化營銷、店鋪體驗升級等多元策略,也抬高了昂跑的營銷支出。
財報顯示,2025年二季度,昂跑的銷售成本為2.88億元,同比增長26.82%;銷售、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3.68億元,同比增長25.64%。
來源:昂跑財報
昂跑當前的處境,和曾經的安踏有些相似。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安踏曾面臨著渠道庫存增加、終端價格偏低等問題。從2020年開始,安踏進行DTC轉型,將原本線下經銷商運營的門店轉型為直營門店,同時加碼平臺電商,押注數字化業務,重塑品牌。
到了2024年,安踏DTC+電商模式的營收占比已經超過90%。相比于行業其他巨頭毛利率長期在50%上下浮動的情況,安踏的毛利率突破60%。
相比安踏,昂跑的優勢是作為新興品牌,其在整個市場,特別是中國這類海外市場并沒有太多“包袱”,可以直接搭建渠道資源。
但不同于昂跑的是,通過多年的DTC改革,安踏從渠道商手中收回了近1萬家門店。而這些如今分布于各個城市核心商圈的資源,成為安踏成功推動FILA、可隆、迪桑特以及主品牌增長的護城河。同時,安踏直接接手渠道商的資源,也避免了像昂跑目前需要大筆投入進行擴張的壓力。
如何成為真巨頭
再將目光拉至整個運動鞋服領域,昂跑遭遇的挑戰越來越多。
目前,兩大傳統品牌阿迪達斯與耐克,已經顯示巨輪調頭的態勢。
作為最先實現業績復蘇的巨頭,阿迪達斯的Samba系列在已經掀起復古風潮,吸引追求時尚的消費者。有消息稱,Samba在2024年的銷售額達到15億歐元,占公司營業額的7%。
耐克則開始重新聚焦運動這一核心主題,同時通過扁平化改革,推動針對特定運動項目的創新。在跑步領域,耐克當前的策略是,結合自身研發和渠道優勢,持續推出符合消費趨勢的產品。
此外,在大中華區,耐克跑步系列在第四財季度整體銷售額實現了兩位數的大幅增長。
另外,像lululemon這樣的老對手,以及“新玩家”迪桑特等品牌也在不斷切入跑鞋領域。
借助在女性運動服飾領域積累的影響力和消費群體,lululemon將產品定位與品牌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相結合,推出一些可以滿足高收入、高學歷女性需求的跑鞋產品。
同樣作為中高端品牌的迪桑特,其借助在滑雪、鐵人三項等專業運動領域的技術沉淀,將產品擴展至跑步品類。通過贊助專精運動跑步賽事,迪桑特也已經開始觸達精英跑者圈層。
總體看,從昂跑的策略和管理層釋放出的樂觀情緒可以看出,其已經將市場擴張與品牌宣傳作為當下的頭等策略,即便會承受短期內盈利能力遭到蠶食這樣的陣痛。
而如何消化品牌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昂跑在成為真正的國際大牌的路上,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15384474518- 該帖于 2025/8/17 21:4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