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運動品牌要賣,安踏李寧會不會接手?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老刀
編輯/蔡建楨
在中國市場,就消費者的心理認知而言,傳統的純粹國際運動品牌——撇除斐樂、始祖鳥或者迪桑特、露露樂蒙這些新冒出來的所謂時尚運動品牌之外,恐怕耐克、阿迪達斯和彪馬(PUMA)理應屬于前三強。
據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全球運動品牌價值排行榜顯示,耐克、阿迪達斯、露露樂蒙為前三,中國品牌安踏排第四,彪馬為第五。但在全球范圍內,從品牌的持久性影響力、市場滲透率以及在運動領域的純粹性,甚至于營收規模,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尤其是70后、80后人群的認知中,彪馬無疑是僅次于耐克、阿迪達斯的。
但現如今,運動市場嬗變,后起之秀風起云涌,老大老二尚且感受壓力——應對新時尚的變化顯得無所適從,老三就似乎更難了。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市場也許才是競爭壓力最大的,中國年輕消費者亦是最熱衷于新鮮感,更在乎新品牌能否產生新體驗、帶來新活力,能否與他們產生情緒共鳴的一群人。
這兩年的運動品牌消費認知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老三彪馬的存在感越來越弱,主要原因在于被大量的上文所提到的新運動品牌覆蓋,這些新品牌不僅僅運動,而且似乎更時尚,打破了原來傳統運動品牌推崇的科技感、力量感或更高更快更強這樣的體育價值,切入時尚生活領域,實現運動+時尚的再度精致切分。
對傳統運動品牌來說可能只會越來越難,當曾經的經營團隊“玩不明白”,也“玩得很累”的時候,干脆就賣給中國人吧,也許只有中國人才是最擅長重新定位與品牌再造的。從星巴克到如今的彪馬,甚至還有風傳可口可樂旗下的Costa咖世家,都計劃賣身——全球業務或中國業務,而中國企業也許是最有潛力的買家。
01
皮諾家族計劃拋售彪馬?
彪馬成立于1948年,其營收規模排在耐克、阿迪達斯之后,曾長期穩坐行業前三的位置。去年實現凈利潤2.816億歐元(約23.37億人民幣),銷售額達88億歐元(約730.39億人民幣),全球員工規模約2.2萬人。該品牌的贊助對象包括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曼城隊、葡萄牙國家隊以及丹麥男子手球隊等。
8月26日,有市場消息稱,皮諾家族正考慮為德國運動品牌彪馬(PUMA)探索包括出售在內的戰略選項。皮諾家族正在與顧問合作,并與包括安踏和李寧在內的潛在買家接洽,他們還試探了美國其他運動服裝公司以及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意向。
皮諾家族是法國著名的商業家族,其通過Artémis公司(注冊于巴黎)擁有開云集團42%股權,開云集團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旗下擁有?古馳(Gucci)、圣羅蘭(Saint Laurent)、?巴黎世家(Balenciaga)等品牌。Artémis集團?直接持有彪馬29%的股份。
彪馬當前市值約32億歐元(約265.6億人民幣),假設全盤收下皮諾家族的29%股權,約需9億歐元(約74.7億人民幣)。考慮部分溢價,總交易金額也應在10億-15億歐元左右(約83億-124億人民幣)。目前,皮諾家族持股29%,開云集團現保留9.8%的股份。其余超過61%的股份由公眾持有。如果買家想絕對控股彪馬達到51%控股,理論上目前最低約為16億歐元,也就是至少需要133億人民幣。
以133億控股曾經的全球第三運動品牌,可能不少中國企業是感興趣的。當前無疑是七年來彪馬估值最低的時期,彪馬作為長時間運動品牌領域的世界老三,而且近幾年還能有接近100億美金(約716.06億人民幣)的營收,這顯然是個不錯的標的。
對于收購傳聞,安踏回應稱:我們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李寧回應稱,李寧公司堅持“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核心發展戰略,目前仍會專注于李寧品牌的成長與發展。截至目前,公司未就上述傳聞所提及的交易進行任何實質性談判或評估。一切重大信息請以本公司官方公告為準。
02
彪馬為何失去了“老三”的位置?
從整體營收規模來看,彪馬排在耐克、阿迪達斯之后,2025財年(2024年6月-2025年5月),耐克全球營收為463億美元(約3315.5億人民幣)。2024年?阿迪達斯?全球總銷售額為236.83億歐元(約1965.67億人民幣);彪馬為88.17億歐元(約731.8億人民幣)。
2025年7月,彪馬發布盈利預警,預計全年營業利潤將出現虧損,而非此前預測的4.45億至5.25億歐元(約36.94億-43.58億人民幣)盈利,更令人擔憂的是,銷售額也可能出現兩位數百分比的下滑。
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約為1472億美元(約1.0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國內市場方面,戶外運動市場規模突破1504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露營、騎行等輕量化戶外活動表現突出。一些運動品牌都實現了不小的增長。
2024年,阿迪達斯、昂跑、亞瑪芬體育、露露樂蒙的營收同比分別增長12%、33.2%、18%、10%;國內方面,安踏體育同期營收增長13.6%,增速均高于彪馬。
2024年,彪馬營收同比增長4.4%至88.17億歐元(約731.8億人民幣);凈利潤卻同比下降7.6%至2.82億歐元(約23.41億人民幣)。2023年,彪馬銷售額增長6.6%至86.017億歐元(約714.04億人民幣);凈利潤下降13.7%至3.049億歐元(約25.31億人民幣)。對于業績下滑,彪馬在2024年財報中提及“凈利潤下滑由于報告期內凈利息支出和非控股權益的增加”。在股價方面,彪馬與2021年歷史最高股價114.7歐元(約952.15人民幣)相比,跌幅超過80%。
從宏觀環境來看,近年來,傳統國際運動品牌都面臨巨大壓力。
第一、競爭壓力巨大。彪馬處于耐克、阿迪達斯之后,當整個行業面臨洗牌的時候,第一第二品牌在市場上艱難御敵,守護自己的市場份額,而老三最容易被大眾忽略,市場處境就極其尷尬。
第二、品牌失去“鮮明的體驗感”。時尚運動品牌、新銳品牌紛紛涌現,它們從聚焦于某些細分領域的單一場景,例如戶外露營、瑜伽或者高爾夫等開始,傳統運動品牌失去了曾經的高端光環,而且在運動先鋒的這些新銳品牌面前變得“不酷”,面孔模糊,個性不鮮明。
第三、在中國市場,線上電商低價策略讓這些國際品牌的溢價空間一再被壓縮。
第四、年輕消費者對耐克、阿迪達斯、彪馬這些傳統國際運動品牌祛魅,這些品牌的溢價以及曾經被推崇的身份象征不再是“非要不可”。
據媒體報道,彪馬前CEO Arne Freundt已于2024年4月離職,由前阿迪達斯高管Arthur Hoeld接任。Hoeld上任后直言“品牌需要重啟”,并推出一系列緊縮措施,包括減少投資、削減開支,甚至計劃裁員500人。一些分析文章認為,彪馬近年來在產品創新、渠道管理和品牌定位等方面均面臨挑戰,頻繁更換CEO讓公司在整體的運營上缺乏一慣性和連續性,面對市場下滑有病急亂投醫之嫌。
03
安踏或李寧是否適合收購彪馬?
8月27日,安踏集團發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公告。
報告顯示,安踏集團上半年收入385.4億元,同比增長14.3%;不包括由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上市事項權益攤薄所致的利得,股東應占溢利70.31億元,同比增長14.5%,高于市場預期;經營利潤達101.31億元,同比增長17%,經營利潤率提升0.6個百分點至26.3%;其中安踏品牌經營利潤率23.3%,FILA為27.7%,所有其他品牌33.2%。
安踏品牌收入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4%至169.5億元;FILA收入同比增長8.6%至141.8億元,超市場預期;所有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長61.1%至74.1億元。
此外,由安踏集團控股的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上半年收入27.09億美元(約193.8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5%;大中華區收入8.56億美元(約61.2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4%。
再看2024財年業績,安踏集團2024財年總營收708.2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不含亞瑪芬體育上市權益攤薄影響)達?119.27億元?,?歸母凈利潤??155.96億元。
如果按照目前彪馬的市值預估,安踏收購彪馬超50%股權的成本大概是整個集團一年的凈利潤,如此看來,這筆交易的代價并不低。
相比較而言,李寧的營收和凈利潤要比安踏小得多。
安踏或李寧是否值得收購彪馬?尤其是安踏,被視為中國運動品牌領域最成功的收購整合專家,經典案例就是斐樂(FILA),這個意大利運動品牌已經成為安踏集團內最會賺錢的品牌。而安踏嘗到斐樂帶來的甜頭之后更是一路買買買不止。亞瑪芬體育旗下就包括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等。今年上半年,安踏還以?2.9億美元?(約21億人民幣)完成對德國戶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的全資收購。
筆者認為,從品牌定位來看,安踏并不值得收購彪馬。彪馬的品牌認知以及市場格局早已定型,即使如整合大師安踏,恐怕也很難重塑彪馬并為之實現新的增長。
另外從具體業務布局來看,彪馬與斐樂(FILA)存在某些價格帶重疊(500-1500元),可能引發內部競爭。彪馬在歐美市場有穩固渠道(EMEA地區營收占比約40%),但亞太市場表現疲軟(2025Q2下滑2.9%)。
?所以,從市場表現、戰略格局以及品牌價值判斷,不管是安踏亦或是李寧,中國運動品牌恐怕并不適合吃下彪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