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7月1日消息 據了解,此次大洋百貨的促銷時間為7月1日至7月15日期間的每周一至周三上午10~12點。消費者屆時到大洋購物單張憑證(發票)滿50元,即可憑銷貨單領取100元特惠券。在南京商家的促銷中,如此樣式已有搞怪之嫌,有業內人士說“看不懂”。
“搞怪”促銷的軟肋
按照此次“游戲規則”,如果消費者看中了某款50元的服裝,花50元現金購買后得到一張100元券,必須當天再將返還的券用完,這樣購物的顧客自然會有二次消費。不過在此次
活動中有個特別之處,即大洋百貨8樓的超市參加活動。這樣就給了消費者第二個購買衣
服的方法:假如消費者看中了50元的衣服,不必第一次就掏現金直接購買,可以先繞個彎
到其超市中購50元的實物,然后再領取100元特惠券。這樣用特惠券,則能在單個柜臺購
到2件50元的服裝。這樣一來,作為消費者,就是花了50元,買了50元超市實物和兩件50
元的服裝。
再把這個問題放大。如果消費者想買價值2000元的彩電,該怎么辦?如果用2000元買臺彩電,結果只能得到一張100元特惠券,因為單張發票金額不管是滿50元,還是滿5000元,
一律送100元。所以從理論上說,精明省錢還要不怕麻煩的消費者可以攜1000元現金,到8
樓超市買東西,每滿50元打一次單領取100元特惠券,如此累計20次,可獲得2000元券,
這樣就可以購買1000元的超市實物,以及免費的彩電。但是如果買一瓶價值800元的酒,
要求收銀員打16張單卻是“規則”不允許的,只能買50元左右的商品,分批分次地打出20
張單張發票。諸如此類的算法還有很多,只看消費者如何取舍。
因為特惠券面值100元,而且又不能在超市中使用,所以有效和劃算利用只能先去超市購物。因此也有人懷疑,大洋是否有利用活動“傾銷”超市商品之嫌。
大洋究竟是賠是賺
此次“搞怪”促銷,大洋究竟是賠是賺?商界資深人士為記者如此分析:一般商場的毛利率為10~25%之間,如果按小件來算,50元的服裝毛利在25%左右,單件商品只有12.5元
的利潤。如果送給消費者的特惠券價值100元,商場的利潤為25元,成本就要75元,不算
利潤光成本除去50元服裝的利潤12.5元,商場做這一筆生意就得虧本62.5元。如果是按消
費者花1000元現金購買超市商品再買彩電的計算,那商場虧得就更多了。消費者1000元的
超市購物商場只有250元利潤,據記者了解,大洋百貨內大家電的最高毛利也只在6個點左
右,即120元,照此計算,用券購買2000元的物品,除去利潤370元,大洋這一筆單筆即虧
本1630元。而這部分給消費者的實惠將由誰來承擔?業內人士稱,一般此種情況造成的損
失會由商場和供貨商共同承擔。
所以,該人士認為大洋此舉不理智,靠這種價格競爭搶市場份額是不可取的,即使這次消費者很興奮地來購物,且帶動了商場內一些單價較低商品的銷售,但如果不長期搞此活
動,只是沖著便宜嘗一次甜頭的消費者也不會成為商場的穩定客戶群體。
但是大洋百貨的內部人士卻告訴記者,每個消費者的購物目的不同,不會所有消費者都如此精明購物,也有不少商品是48元、100元以上的,消費者在二次購物時肯定會再掏錢,
因此可以將損失稍微減小。他同時稱,商場已有思想準備做此活動會虧本數十萬元的。
記者計算了一下其活動時間,其實只有7月1、2、7、8、9、14、15日共7天時間,又是商場人流較少的周一至周三,并且10~12點不是購物高峰時段,如此種種“嚴酷”的限定條
件,表明大洋的真實意圖并不想虧大本,還是想通過“炒作”,在淡季的7月賺取人氣。
賣的從來都比買的精,即使這優惠讓消費者瞠目結舌,商家在背后早就打好了算盤。(消息來源:江蘇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