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招商優先的珠海萬達,運營能力何時回歸?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方湖
編輯/娜娜
珠海萬達商管一貫將招商置于經營首位,追求新項目100%招商率和運營期“無縫銜接”,展現了強大的執行力和資源整合能力。
然而,經歷五年動蕩后回歸經營本質,一個核心問題愈發凸顯:招商的短期成功僅是表象,可持續高質量運營能力(尤其是空間創新、場景打造、社會營銷、消費者鏈接等維度)的缺失,正成為制約其長期健康發展的致命短板。
珠海萬達當前最亟需的,是將資源與戰略重心從“招進來”轉向“活得好”、“走得緊”,構建以高質量深度運營為核心的商業新生態。
01
招商優先戰略:全口徑邏輯之下招商優先的成就與隱憂并存
第一、全口徑收入邏輯顯性成就
開業保障:100%招商率確保新項目如期亮相,維持品牌市場聲量。
物理連續性:運營期“無縫銜接”最大程度減少空置率,保障基礎租金流。
效率體現:展現了強大的品牌庫資源、談判效率和標準化流程。
第二、招商優先之下的深層隱憂
招商品質下沉:過度追求招商率和速度,易導致引入品牌質量參差不齊、與定位錯配或抗風險能力弱,為后期運營埋雷。
運營空心化:資源與精力過度向招商傾斜,導致對商戶持續經營能力培育、消費者深度鏈接、場景體驗創新等長期價值創造的投入不足。
KPI誤導:招商成果(出租率、租金)易量化且短期見效快,而運營成效(顧客忠誠度、商戶滿意度、商場美譽度)隱性且需長期培育,考核機制易失衡。
老項目生命周期管理:10-12年以上的老場子如何可持續,在招商和運營邏輯里沒有這個課題,如何延續、更新再造老項目生命周期,當前沒有哪個部門對此負責并對此有發言權。需要反思,建立機制。
第三、高線商業下沉的替代競爭
高線商業下沉競爭:以華潤萬象生活為代表的高線商業下沉三四線城市,獲取更核心的項目資源,以更優的企業品牌形象、更好的首進品牌組合、更優的精細化運營體系,攻城拔寨,蠶食萬達的主戰場。泰州、常州、桂林、淮安等城市已經在上演,下面也會有更多城市面臨競爭。
亟需構建應對競爭的商業模型:整個商業鏈條需要重新構建競爭力,不管是項目產品定位模型(從標準商業到非標商業)、資管的邏輯體系(投資回報測算和生命周期租金體系測算邏輯),還是招商規劃(商業規劃、品牌落位和租賃政策)、運營體系(商家從租賃服務到共生發展、顧客從消費者到深度價值鏈接)等等,業務底層邏輯從規模擴張時期構建延伸出來,時過境遷需要反思重構。
02
可持續高質量運營能力缺失:萬達亟待突破的核心瓶頸
第一、招商機制滯后:從“租金化招商”到“可持續化招商”的落差。
現狀痛點:租金極大化招商邏輯,導致很多項目包括優質項目品牌落位參差不齊、規劃混亂,嚴重影響消費體驗和項目可持續經營。
破局方向:以商業經營的邏輯,以項目立地條件基礎,根據目標客群實際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高品質內容、高標準服務,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和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綜合考量品牌的標桿性、創新性和流量,結合項目定位需求和總體收益測算,以內容競爭力和收益二者綜合平衡來落實品牌招商。可持續化招商,分兩個范疇:第一是招商的可持續化,招商的資源和政策要有前瞻性、連貫性、可持續性;第二是招商服務于商業,通過可持續化招商達到商業項目的可持續化經營。
第二、空間創新乏力:從“容器”到“內容發生器”的差距。
現狀痛點:建筑空間規劃可能仍停留在傳統模型里,一部分停留在資管測算邏輯里,并沒有體現對消費邏輯的理解和尊重;傳統動線規劃還是租金邏輯,大量公共區域(中庭、連廊、屋頂、地下空間)未有效轉化為體驗場域和營收場景,空間價值未被深度挖掘。
破局方向:
主題化場景:打造特色主題街區(如國潮、美食、文創、親子)、沉浸式藝術裝置、互動科技體驗區,將空間本身變為吸引物。
靈活可變空間:設計模塊化、可快速轉換的多功能空間(市集、快閃、展覽、小型演出),響應快速變化的消費需求。
休閑空間深化:理解并尊重消費者,優化休憩區、共享辦公角、社交花園等非消費區域品質,延長顧客停留時間,提升舒適感與歸屬感。
第三、場景打造薄弱:從空間租賃到與消費者情感連接
現狀痛點:在沒有營銷預算的前提下,談什么場景打造就是奢侈的玩笑。標準化美陳,缺乏獨特IP和主題化敘事,難以形成差異化認知和情感共鳴。
破局方向:
增加營銷預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空間租賃的包租婆躍升到消費者建立情感鏈接,是需要投入、IP和主題故事的。
在地文化融合:深度挖掘本地文化,將其融入空間設計、美陳、活動策劃中,打造地方印記。
原創IP孵化:創造商場自有IP形象或主題活動品牌(如周年慶IP、季節性主題活動),形成持續吸引力。
第四、社會營銷缺位:從“促銷”到“價值共鳴”的躍遷
現狀痛點:營銷預算扣除物料制作近乎為零,已經喪失舉辦大型活動造勢能力。且營銷可能偏重傳統折扣促銷,缺乏與社會議題、圈層文化、社區共建的深度鏈接,難以建立品牌精神和情感認同。
破局方向:
價值觀營銷:圍繞可持續發展、本地關懷、文化藝術支持等議題發起活動,傳遞品牌社會責任。
圈層深耕:針對特定興趣社群(運動、寵物、二次元、手工)舉辦專業活動、賽事、展覽,打造垂直領域影響力中心。
社區共建者:開放商場空間支持社區活動、公益項目、本地藝術家展示,成為真正的“社區客廳”。
第五、商家互動淺層:從收租的“包租公”亟待升級為“共生伙伴關系”
現狀痛點:招商租金最大化,營運收租子,甲乙雙方關系可能停留在收租與物業層面,缺乏對商戶真實經營痛點的深度理解,數據共享、聯合營銷和經營賦能嚴重不足。
破局方向:
改變運營定位:運營部門核心功能不是收租,而是把精力聚焦在現場、品質、營銷和服務,與租戶在一起共生發展,提升項目整體競爭力。
經營賦能平臺:提供共享數據(客流熱力、客群畫像)、市場趨勢分析、營銷工具包,助力商戶精準決策。
共生價值機制: 探索基于銷售額增長的彈性租金和抽成模式、聯合投資孵化新銳品牌、共創獨家產品或體驗。
深度溝通網絡:建立常態化商戶圓桌會、行業沙龍、優秀案例分享機制,促進知識共享與互助。
第六、消費鏈接松散:從逛街吃飯的消費者到深度鏈接的會員體系的跨越
現狀痛點:線上線下可能割裂,會員體系價值感低、活躍度不足,消費會員積分、停車費減免還在沒有打通的狀態。
破局方向:
全域流量運營:強化小程序/APP功能(智能導購、活動預約、社群互動、積分通兌),構建統一會員身份與數據池,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體驗。
高價值忠誠計劃:設計分層會員權益(專屬服務、稀缺體驗、跨界福利),強化情感連接與身份認同,而非單純折扣。
私域社群運營:基于興趣或地理位置建立高質量社群(母嬰、美食、運動),通過專屬內容、活動、福利提升粘性。
第七、現場品質與客戶服務:體驗感的“最后100米”差距較大
現狀痛點:從停車場到衛生間,從垃圾房到后廚,整體衛生尚可,品質一般。停車難、停車貴、出場難,老項目高樓層棚頂區空調制冷效果一身熱汗。總體物業品質和競爭對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消費體感一言難盡。
破局方向:
品質提升:尤其老項目,不管是外立面、停車場、衛生間等公共區域需要階段性做品質提升,甚至是物業改造。
細節致勝:持續優化衛生間(智能馬桶、化妝區)、母嬰室(溫奶器、尿布臺)、休息區(充電、飲水)品質;提供雨具租借、寵物服務的人性化服務等。
智慧服務:推廣智能停車尋車、無感支付、小程序會員積分、積分兌換免費停車、AI導覽機器人、環境實時監測(溫濕度、空氣質量)。
有溫度的服務:強化一線員工授權與激勵,鼓勵個性化服務與主動關懷;建立高效的客戶反饋與投訴處理閉環。
03
構建可持續未來:從“招商為王”到“運營制勝”的戰略轉型
珠海萬達商管要實現真正的基業長青,必須進行系統性變革:
1、戰略重心遷移
改變租金極大化招商機制,實現可持續化招商,簡化招商架構,下沉決策機制。將招商的中央決策機制,下沉到聽見炮火的一線BU決策。
將“空間創新、場景打造、社會營銷、深度運營”提升至與招商同等甚至更高的戰略地位,資源配置、組織考核向長期運營成效傾斜。
2、組織能力重構
設立專業團隊:組建專注于空間創新、場景內容研發、數字化營銷、商戶賦能的專業團隊。
打破部門壁壘:推動招商與運營團隊深度融合(招運一體化),確保引入品牌符合長期運營場景需求。
數據驅動決策:建設集成化數據中臺,打通客流、銷售、會員、商戶數據,賦能精準運營。
3、商戶關系進化
從“房東-租戶”轉向“價值共創伙伴”,在數據、營銷、資源上深度共享,構建抗風險共生體。
4、持續投資改進
將一定比例收益固定投入空間煥新、科技升級與服務優化,視其為核心競爭力投資而非成本。
5、擁抱長期主義
認識到卓越的空間場景、品牌精神、顧客忠誠需時間沉淀,容忍試錯,耐心培育獨特商業魅力。
寫在最后
珠海萬達商管強大的招商能力是其重要的護城河,但絕非長治久安的保障。
在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商業競爭升維的今天,唯有將空間轉化為有靈魂的場景、將營銷升華為有共鳴的對話、將商戶發展為共生伙伴、將服務注入真誠的溫度,構建起以深度運營為核心的可持續生態,萬達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從“商業空間的提供者”蛻變為“美好生活方式的共創者”。
過去五年是迷失的五年,希望有機會看到曾經被譽為商業地產黃埔軍校的萬達商管,切切實實回歸經營本質,自我檢討、自我革新、自我突破,期待不遠的一天,能看到大象轉身那一刻舞出精彩舞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