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對民營,誰主沉?
來源:
聯商網
2004-04-28 09:56
現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幾年下來,出版界和新華書店系統已經習慣了民營資本的存在,這次世紀天鴻書業有限公司獲得出版物國內總發行權和全國性連鎖經營權許可竟然顯得波瀾不驚,新華書店在接受訪談時甚至表示民營書店不過如此,比如去年9月成立的文德廣運公司,曾因為是第一家拿到出版物總發行權的民營企業而引人關注,但現在大半年過去了,卻也沒有看到他們有太大的動作。
世紀天鴻公司也小心翼翼地表示圖書市場很大,他們的業務不一定對新華書店構成競爭,甚至雙方還有可能合作。加上利潤巨大的教材發行權還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看樣子,新華書店的老大地位依然難以動搖。
不過如果就此忽視民營書業的力量,新華書店就未免顯得短視了。
其實資本從來都是最聰明的,新華書店渠道最廣,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更是惟一的渠道,民營資本不會拿自己的這些短處去和新華書店抗衡,在現有條件下選擇渠道方面的合作對民營企業顯然更加有利,而在更深的層面上,大家盯著的是利潤更大的教材發行權,還有新華書店改制之后是否有可能進行資本方面的合作,到那時發行業的格局才可能會有劇烈的變化。
出版行業“對內開放”已經成了一種趨勢,今年的另一條新聞是全國絕大多數出版社將正式成為企業。
在去年的一項調查里,出版被認為是十大暴利行業之一,難怪那么多的資本都想往這個行業里面擠,而現在所有這些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這一情況,還不得而知。
出版行業的這些變化,看起來似乎與普通讀者、平民百姓毫不相關,不外乎是這個市場上多了一個賺錢或者賠錢的企業而已,但從實際結果看卻并非如此。
其實民間資本進入出版業并不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圖書有一大部分就是民營資本操作出來的產品。
只是由于各種限制,民間資本與傳統的出版社和新華書店的關系一直停留在合作層面,限制一旦打破,民營資本必然發力,到時候出版市場的繁榮或許可以期待。 (新京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