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生死局:當辛巴離場,流量神話誰來續寫?
出品/三車財觀
近期,快手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回購動作,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截至9月1日,快手累計回購3993.43萬股,砸下約20億港元的真金白銀。就拿9月1日當天來說,快手在港股市場出手闊綽,單日回購113.7萬股,豪擲8371萬港元,這回購規模在年內都名列前茅。
這般頻繁且大額的回購,直接在股價上掀起了波瀾。自去年5月22日公司宣布購計劃,在港股市場整體回暖的雙重加持下,快手股價一路乘風破浪,截止9月1日累計漲幅漲幅高達29%,成交量也十分活躍,交易熱度居高不下。
從市場的常規邏輯來看,公司回購股票,往往釋放出管理層對自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的信號,想借此穩住股價,給股東吃下定心丸,同時優化資本結構,讓每股收益更好看。可要是深入快手的商業版圖,就會發現回購背后,藏著不少棘手難題。
賬面亮眼,內里告急
2025年二季度的快手,財報數字看似光鮮,機艙里卻警報四起。
一來,自2024年以來,快手經歷了一波規模罕見的技術高管“大逃亡”。比如:原數據平臺技術負責人董西成、磁力引擎副總裁袁帥、多模態負責人王仲遠等,十多位副總裁級別的技術骨干相繼離開,甚至連大模型負責人張迪和國際電商算法負責人王犇也未能留下,人才流失態勢引人關注。
CEO程一笑力推的“降本增效”策略,是這場離職潮的直接導火索。數據顯示,快手員工總數從2021年的2.81萬人縮減至2024年的2.46萬人,研發投入占比更是從19.31%大幅下滑至9.56%。
在“縮減人員”與“壓縮投入”的雙重調整下,技術領域的資源被顯著削減,企業資源配置的重心明顯向商業化業務傾斜。技術成了“成本”而非“資本”,人走茶涼順理成章。
二來,曾被快手視作“未來增長新藍海”的AI領域,如今正深陷商業化的泥潭,AI故事“叫好不叫座”。
財報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可靈AI僅實現2.5億元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僅4.8%,付費會員規模也始終處于較低水平。究其原因并不復雜:一方面,商業化推進緩慢。其生成內容的質量不穩定,直接導致用戶留存率偏低。再加上用戶使用習慣尚未養成,多數創作者仍更依賴傳統剪輯工具,而快手在可靈AI的市場推廣與用戶教育上,顯然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抖音Sora、騰訊混元等強勁對手,技術迭代速度快得驚人,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可靈AI稍有懈怠,就會被遠遠甩在后面。
三來,市場費用可以買曝光,卻買不出護城河。2025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快手銷售費用占比高達30%,而研發費用占比僅為9.7%。這一懸殊對比,赤裸裸地暴露了公司在研發投入與商業化推進之間的嚴重失衡。
快手財報數字暫時撐住了面子,但技術創新才是里子。能否把銷售費用變成研發動能,把流量紅利變成AI紅利,將決定這只“老鐵”能否在下個賽段繼續留在牌桌。
流量焦慮,如影隨形
在流量為王的短視頻電商時代,頭部主播就像平臺的“流量擔當”和“帶貨先鋒”,可如今,快手卻在這關鍵的主播環節,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一方面,以辛巴為代表的頭部主播的流失,對快手電商生態造成了沉重打擊。辛巴在快手電商的發展歷程中,曾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峰時期,辛選集團的GMV在快手電商GMV中占比一度高達30%左右,是快手電商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從流量層面來看,辛巴的直播間曾是快手的流量“富礦”,他的離開讓快手流失了一大批忠實用戶,這些用戶往往是沖著辛巴的個人魅力和帶貨能力而來,如今隨著辛巴的離開,他們對快手電商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大幅下降。
從銷售數據上看,辛巴家族以往動輒數十億的銷售額,如今成了難以企及的數字。盡管快手在積極扶持其他主播,可短期內,沒有誰能填補辛巴離開后的巨大銷售缺口。像2025年“618”期間,辛巴首播后曬出單場后臺最終成交數據,銷售額超過了40億元,這樣的成績,在快手其他主播中,幾乎無人能及。
另一方面,抖音憑借其強大的“造星計劃”,在電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快手日漸式微。每隔一段時間,抖音就能成功捧紅一位現象級網紅,從聞神、解清帥,到天水麻辣燙、開封王婆,再到郭有才,這些網紅就像抖音精心打造的“流量密碼”,一經推出,便迅速在全網引發關注,成為用戶追捧的對象。
抖音造星計劃之所以能把流量做得比快手更“洶涌”,核心在于它用中心化流量分發+重金造星的組合拳,通過“百萬開麥”等計劃直接給新人DOU+券、流量券甚至現金獎勵,并在一開始就傾斜資源批量引入明星、MCN和頭部公會。
相比之下,快手在主播培養和生態建設方面,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除了過度依賴頭部主播帶來的風險外,快手在中腰部主播的培養上,成效一直不太理想。平臺缺乏一套完善的主播孵化機制,無法像抖音那樣,源源不斷地推出有影響力的新主播。
此外,快手平臺內容亂象層出不窮。截至2025年8月底,快手因多次未經授權傳播熱門影視劇(如《德云斗笑社》《長相思》《狂飆》《甄嬛傳》等)被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版權方接連起訴,累計被判賠償金額已達1.57億元人民幣。
這就導致快手的主播梯隊建設失衡,頭重腳輕,一旦頭部主播出現問題,整個電商業務就會陷入動蕩之中。
突圍路線圖
快手電商要想突出重圍,就必須正視自身的問題。
首先,技術研發是快手的根基。快手需重新調整研發費用與銷售費用的占比,讓研發費用在整體支出中的比重穩步提升,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在AI領域,快手需深入分析可靈AI商業化進程緩慢的原因,針對生成質量不穩定、用戶習慣培養困難等問題,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提升可靈AI的性能和用戶體驗,加快其商業化步伐。
在人才吸引與保留方面,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吸引行業內頂尖的技術人才加盟,同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儲備技術力量。
其次,版權問題一直是短視頻行業的痛點。一方面,要建立起嚴格且完善的版權審核機制,在用戶上傳視頻時,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視頻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版權篩查,從源頭上杜絕侵權行為的發生;
另一方面,要加大與版權方的合作力度,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優質內容的版權,豐富平臺的內容庫,為用戶提供更多正版、高質量的視頻資源。此外,快手還可以積極探索版權合作的新模式,與創作者達成更加緊密的版權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內容的創作和傳播,實現互利共贏。
此外,為了擺脫對頭部主播的過度依賴,快手需要大力培養新主播,完善主播梯隊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新主播選拔標準,挖掘那些具有潛力、風格獨特的新人主播。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通過提供豐厚的獎金、流量扶持、品牌合作機會等,激發新主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快手平臺上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面對當前的困局,快手只要堅定地實施這些破局策略,不斷創新,積極變革,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找到新的增長點,實現可持續發展,重回短視頻行業的發展快車道,再次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