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百年老將”開現烤店,老字號“義利”要搶新蛋糕?
出品/職業餐飲網
撰文/三水
烘焙界的“百年老將”又殺入了現烤烘焙賽道。
近日,創立于1906年、在北京坐擁120家社區門店的百年老字號“義利”,開了一家新烘焙店——“義利Bread”。
與以往的店型不同,它不是開在社區,而是開在景區,不僅賣“現烤烘焙”+“現打冰沙”,還賣麻醬冰淇淋、紅星二鍋頭冰淇淋等創新潮流單品,能外帶也能堂食,日銷面包超過1300個。
它嘗試聚焦在景區這種高客流場景下的流動消費,打造一種“大客流場景+即時消費”的新模式,實現顧客破圈。
它的探索之路,能成功么?又是否能給沉寂的烘焙賽道帶來一些新創意、新啟發?
“烘焙百年老將”開景區概念店,
日售1300個面包!
“現烤”二字,如今已是烘焙界炙手可熱的“金字招牌”。
祐禾憑借“現烤鮮賣”破圈,產品從武漢火遍北京、南京、重慶等多個城市;稻香村開工坊直營店,核心王牌仍然是現烤現賣;就連茶顏悅色、紫光園、奈雪等跨界玩家,闖關烘焙賽道的“第一槍”,鎖定的依然是“現烤”。
面對這樣火熱的賽道,義利顯然不想當看客,推出“義利Bread”入局搶灘。
那么,這家承載著百年品牌野心的門店,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1、選址破常規:開在“景區”,明檔體現空間感
“選址定生死,門頭是關鍵”。
眾所周知,過去義利多扎根在社區居民樓開店,門頭也是標志性的、富有年代感的紅色招牌。
但這家新店卻打破了常規,不僅開在景區宛平城內,且門店風格更洋氣,從外面看起來像一家精致的咖啡館。
店內布局雖然簡單,但與之前堆砌逼仄的空間設計相比,整體更注重體驗感,采用明檔裝修,劃分為現場制作區、烘焙區、飲品區和堂食區四大區域,顧客能夠透過明檔窗口看到現場制作面包的過程。
同時,店內還專門擺放了價值98000元、用巧克力制作的“盧溝曉義”石獅作品,既緊扣盧溝橋這一選址的地域特色,又打造出獨特的風格,吸引不少游客打卡。
2、產品換主角:現烤現打為主,按個售賣
與傳統義利門店主賣預包裝食品、熟食為主不同,這家新店把“現烤烘焙”作為核心。
產品方面,不僅有紅豆松松、巧克力核桃面包、椰香吐司等常見的西式烘焙,還有冰淇淋、北冰洋冰沙多款現打飲品。除部分伴手禮外,所有產品都是現做現賣,且只賣當天。
這種“現烤面包+現打飲品”的產品搭配結構,與同在北京的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模式類似。
值得一提的是,店內還有迷你果子、麻醬冰淇淋、紅星二鍋頭冰淇淋這類創新產品。以迷你果子為例,它在義利傳統爆品果子面包基礎上,對口味、形狀重新調整,上架后廣受好評,“出餐即售罄”,供不應求。
價格上也不再是過去部分門店的稱重售賣,而是以“按個/份賣”,比如紅豆松松面包25.8元一個,巧克力貝果一個9.8元,迷你果子6元一個,冰淇淋9.9元一支。
3、經營變邏輯:設堂食、冰淇淋比賽,增強互動體驗感
在具體的經營上,這家新店與傳統烘焙店也略有區別,更看重顧客的到店體驗。
店內店外不僅備有書籍供顧客閱讀,還分別設置了堂食區,整體更傾向于星巴克式的“第三空間”。
同時,門店還專門打造了洗手池,供顧客餐前餐后使用。
座位的設置也頗為考究,提供單人、雙人、多人座和室外就餐座多種形式,能夠滿足不同的用餐場景。
此外,門店還十分注重與客人的互動,開業期間推出“現打冰淇淋挑戰賽”,顧客可通過在小紅書發筆記參與。這種花樣玩法,不僅讓顧客覺得有趣,保證體驗感,也能用社交平臺帶動傳播,為門店引流。
再闖現烤烘焙賽道,
義利在打什么算盤?
這句話不僅道盡了當下餐飲行業的生存現狀,更戳中了眾多傳統老字號的發展困境。
在消費需求迭代加速的當下,這些老字號普遍面臨雙重悖論:不創新會被市場淘汰,而盲目求變又可能失去原有的客群。
于是,“精準求變”成為老字號突圍轉型的關鍵路徑。
現烤烘焙因為認知基礎廣,成為不少老字號的選擇。除了像北京稻香村、廣東永發號等百年糕點品牌開出專門的現烤烘焙店外,就連同仁堂、紫光園等非烘焙出身的品牌也跨界至此。
而對于百年義利而言,此次“義利Bread”的推出,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1、從單一功能轉向“休閑”的多場景,一次門店模型的迭代
都說頭部品牌最能敏銳洞察行業動向,實際上,最先主動尋求改變的往往也是這些品牌。
早在“新鮮現制”尚未形成主流趨勢的2023年,義利就在福長街悄然布局,開出首家現烤面包店“義利鮮焙”,主打“現烤烘焙+現打鮮奶”。
但直至今日,義利鮮焙依舊因“體驗差、門店小、價格貴、供貨不足”等評價占據社交平臺,其門店也僅開出3家。
換句話說,“義利鮮焙”在某種程度上并未形成完整的、可復制的商業閉環。
此次“義利Bread”的推出,顯然是在“義利鮮焙”基礎上的全新探索,意欲構建一套更成熟多元化的門店模型。
空間設計上,新店型摒棄了之前小而精的社區店模式,通過更多元化的分區形成空間感,打造體驗型門店;產品結構上,不再追逐于西式面包、蛋糕、中式糕點等產品的簡單堆砌,而是通過創意化產品提升門店吸引力。
這種模型升級背后,是義利把從門店“買面包”的單一功能向“休閑體驗”多元場景延伸的一種探索。
而這本質上其實是對人群的洞察、挖掘。
2、瞄準年輕人“三套組合拳”,一次對人群破圈的探索
一直以來,義利的核心客群多是承載著“童年記憶”的老北京人。
他們熟悉義利的傳統糕點,也習慣在社區門店購買預包裝產品,對品牌的認知也停留在“老字號、性價比”上。
然而,隨著消費主力轉移,尤其是烘焙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品牌一旦固步自封,極有可能面臨消費群體缺失的問題。
因此,“義利Bread”的探索,實際上正是針對人群的破圈嘗試。
而它的目標,直接指向當下的消費主力——年輕一代消費群體。
選址上,宛平城作為旅游人群和本地居民兼容的融合型區域,義利能夠聚焦其高客流場景下的“流動消費”,打造“大客流場景+即時消費”模式優勢,同時觸達本地居民和游客,實現消費群體破圈的第一步。
產品上,麻醬冰淇淋、現打北冰洋沙冰等“京味+潮流”的創新組合,既保留地域特色,又自帶話題性,恰好契合年輕人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的分享需求,能有效吸引他們到店嘗鮮。
營銷上,“現打冰淇淋挑戰賽”這類互動活動,精準抓住年輕人“愛參與、愛分享”的特性,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
通過這三套組合拳,義利用新的產品與場景,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并接受自己,最終實現人群破圈。
職業餐飲網總結:
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義利一次又一次扎進現烤烘焙賽道,本質上都是在踐行這句話。當百年老字號的標簽陷入認知固化、年輕消費人群漸失的泥淖,唯有跟上時代才有持續生命力。
“義利Bread”這一新概念店,正是一種探索,它通過產品創新、空間升級、功能場景轉化等多個維度的變化,打破了固有的單一“賣面包”模式,用更多元化的場景將觸角伸向年輕人。
這種創新路徑,也啟示著無數餐飲人:品牌煥新之路絕非盲目跟風,而是藏在對人群的挖掘中。
人,永遠才是最核心的商業模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