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底撈之后,楊國福也殺入“自助小火鍋”賽道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繼海底撈之后,“自助小火鍋”賽道,又添一位“猛將”!
近日,麻辣燙巨頭“楊國!,在青島開首家自助小火鍋門店,產品中包含海鮮,59.9元/位!
剛開業即大排場龍,需要等位2小時以上才能就餐。
究竟這家門店有何獨特之處?
隨著海底撈、楊國福等紛紛入場,自助小火鍋又將譜寫怎樣的“新格局”?
01
楊國福開首家自助小火鍋店,59.9元/位!
近期,職業餐飲網記者了解到,楊國福開出首家自助旋轉小火鍋門店,位于青島市北區臺東街。
因為開業的前三天有29.9元的優惠活動,引來一批顧客大排長隊,等位要2小時以上。
那么,楊國福的這家小火鍋店與其他品牌相比,有何相似,又有何不同?
1、一人一鍋,采用“回轉小火鍋”自助模式
與海底撈推出的“舉高高”回轉小火鍋模式類似,楊國福采用的也是一人一鍋的回轉自助點餐模式。
工作人員會將菜品放置在傳送帶上,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口味,直接拿取菜品涮入面前的小火鍋中。
值得一提的是,楊國福將“鍋底”盛放在高鐵小車造型的容器中,由傳送帶運輸到顧客面前,這種模式既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用餐需求,又增加了用餐過程中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2、推出7種口味鍋底,產品還涵蓋“海鮮”菜品
在鍋底口味方面,相比舉高高,楊國福多了一種口味鍋底。
一共有7款供顧客選擇,包括招牌麻辣鍋、奶香麻辣鍋、酸果番茄鍋、開胃金湯鍋、養生菌湯鍋、濃香番茄鍋以及經典骨湯鍋底。
而在產品方面,SKU極為豐富,涵蓋了葷菜、素菜、海鮮、炸物、水果、小吃、甜品、飲料等多種品類。
比較特別有差異化的地方是,一共有兩個創新點:
一方面是門店推出了海鮮菜品,涵蓋蟶子、海螺、魷魚、蛤蜊、扇貝等。
以往,大多數自助小火鍋店很少提供海鮮,主要原因在于海鮮的批量采購和長時間存放難度較大,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難以保證海鮮的最佳口感。
此次楊國福自助小火鍋首店在青島,充分利用當地盛產海鮮、交通運輸便利的優勢,推出海鮮菜品,從顧客評價來看,海鮮點擊率頗高。
另一方面,門店還會依據季節上線時令水果和蔬菜,像蟠桃、葡萄、香蕉等。
門店還有瓶裝飲料和水,可以無限暢飲。
3、價格和“舉高高”相同都是59.9元/位
價格方面,楊國福自助小火鍋按人頭計費,定價為59.9元/位,與海底撈的舉高標準價位相同。
因為是新開業,開業前三天有大幅度優惠,價格為29.9元,抖音用券后是49.9元。
4、首店需等位兩小時,顧客評價“褒貶不一”
“排隊時間過長,十一點就要等位兩小時了”;
“現場混亂、發號忘記發到多少號”;
“環境一般,桌子沒擦干凈“;
“肉卷是合成產品、店內太熱,環境和服務跟不上” ;
可能是開業初期準備不夠充分等原因,在點評平臺上楊國福首店遭到很多差評。
很多顧客表示,29.9元的價格覺得還不錯,但是如果恢復59.9元,希望菜品質量上一層。
02
巨頭紛紛涌入,
自助小火鍋成香餑餑
隨著近兩年消費觀念的轉變,“自助”模式再次翻紅。
而小火鍋借著“自助”的東風,再次席卷全國。
憑借著菜品豐富、性價比,跑出一批百店、千店品牌。
如今,這塊“肥肉”惹得海底撈、楊國福這樣的巨頭都紛紛“入局”搶食。
1、先是黑馬頻出,后是巨頭們盯上,自助“小火鍋”成香餑餑
適應當下 “性價比優先” 的市場需求,自助模式憑借 “一人食自由”“品類隨心選” 的優勢,潛力指數不斷升高。
而截至2024年7月,全國小火鍋門店數超5萬家,比2023年增長8.5%。
這兩年,賽道內不僅黑馬品牌快速崛起,頭部巨頭也接連下場,熱鬧非凡。
像是龍歌自助小火鍋以 “59.9元吃到爽” 為口號,9年間門店擴張至200多家,成為華東地區的區域龍頭;
沈陽喜家自助小火鍋聚焦下沉市場,以39.9元的低價策略覆蓋三四線城市;
鄭州仟味一鼎自助小火鍋,在河南市場開出150余家門店;
北京農小鍋自助小火鍋,在王府井、亞運村等商圈積極布局,門店數量超110家;
如今,巨頭們也紛紛入局,像是海底撈推出 “舉高高自助小火鍋”,其他連鎖品牌也在加速布局。
這些品牌的快速成長,印證了自助小火鍋賽道的旺盛需求;而巨頭的入局,更讓這個品類從 “區域混戰” 升級為 “全國性競爭”。
2、麻辣燙和小火鍋業態最像,且供應鏈互通
對于楊國福而言,從麻辣燙“跨界”自助小火鍋,并非 “從零開始”。
兩者在業態本質上高度相似——均以 “一鍋一煮” 為核心,依賴標準化食材供應,且客群重合度高(年輕白領、學生、單身群體為主)。
這種 “近親關系”,讓楊國福具備天然的跨界優勢。
首先是供應鏈復用。
楊國福在麻辣燙領域深耕多年,已構建起覆蓋全國的食材采購、倉儲、物流體系。其核心的丸子、豆制品、蔬菜等食材,可直接復用至自助小火鍋門店,大幅降低初期供應鏈搭建成本。
其次是門店運營經驗遷移。
麻辣燙與自助小火鍋均屬于 “快節奏、輕服務” 的餐飲形態,對翻臺率、食材周轉效率要求較高。
楊國福在全國超6000家麻辣燙門店中積累的動線設計、員工培訓、庫存管理經驗,可直接應用于小火鍋門店,降低試錯成本。
更重要的是品牌認知賦能。
楊國福作為麻辣燙頭部品牌,在下沉市場擁有廣泛的顧客基礎。
許多顧客對其品牌印象,會自然延伸至自助小火鍋產品,減少市場教育周期。
這也是為什么青島首店開業能如此火爆,有賴于當地顧客對楊國福品牌的信任感。
3、低質、食安問題頻出,低毛利的“自助模式”不好做
盡管自助小火鍋賽道火熱,但 “低價自助” 模式背后,暗藏著諸多難以破解的難題。
首當其沖的是成本控制與品質平衡的矛盾。
59.9 元的客單價看似親民,但需覆蓋食材、房租、人工、水電等成本,價格高了顧客不買單,價格低了門店不賺錢。
而且從去年開始,自助小火鍋模式的發展,就夾雜著“差評”的聲音。
很多門店因沒有平衡好價格和品質,為了低價而放棄品質和服務,反倒無法走得長遠。
其次是食材浪費與損耗問題。
自助模式下,消費者 “多拿少取” 的現象普遍,尤其在海鮮、肉類等高價食材上,浪費率往往超過10%。
而海鮮等生鮮產品的損耗率更高,楊國福以海鮮特色產品凸顯價值感。
雖依托青島的地理優勢降低海鮮采購成本,但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減少浪費,仍是長期挑戰。
再者是品控、服務等細節。
自助小火鍋門店的食材SKU通常超過百種,涵蓋熱食、冷鮮、水果、飲品等多個品類,品控難度遠高于傳統火鍋。
例如,旋轉傳送帶上的食材若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易受污染或變質,也會直接影響消費者體驗。
低價自助看似門檻低,實則對供應鏈效率、運營精細化程度要求極高,做起來并不容易。
對于楊國福而言,若想在賽道中站穩腳跟,不僅需要發揮供應鏈和品牌優勢,更需在品質把控、成本管理、服務優化上持續發力 —— 畢竟,消費者為 “低價” 買單的前提,是 “性價比” 而非 “低質低價”。
職業餐飲網總結:
自助小火鍋賽道因契合性價比需求而火熱,全國門店超5萬家。
既有區域品牌崛起,如今又吸引海底撈、楊國福等巨頭入局。
而隨著巨頭們入場,自助小火鍋賽道的競爭也慢慢從 “價格戰” 轉向 “價值戰”。
這意味著,品牌僅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已難以為繼。
核心競爭力將轉向 “低價與品質的平衡” 及 “規模與效率的兼顧”。
這是一道難解的題,也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跑出“前三甲”的原因。
究竟自助小火鍋能否突破區域限制、成長為全國性大品類,仍需時間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