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品質外賣上線,美團能否靠“三真”打出差異性?
出品/即時劉說
撰文/劉老實
近期,劉老實像往常一樣在閑暇時打開手機里常用的幾個APP,以往對開屏廣告總是不屑一顧的我,卻被白鹿代言的大眾點評“品質外賣”上線廣告吸引。
01
大眾點評為何切入品質外賣賽道?
7月5日,一場備受矚目的正面對壘在淘寶閃購與美團之間拉開帷幕。在首輪交鋒中,淘寶閃購單量實現對美團的反超。這一結果打破了外賣行業原有競爭節奏,也讓美團意識到自身在外賣業務上的護城河并非堅不可摧,急需調整戰略、開辟新戰場,以應對愈發復雜的競爭環境。
而聚焦本地生活“吃喝玩樂”場景、以“真實消費方式分享”為核心價值的大眾點評,自誕生起就深耕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以用戶真實點評為核心競爭力,構建起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橋梁。
無論是餐廳的口味、環境、服務,還是休閑娛樂場所的體驗,大眾點評上的海量評價,都是無數人決策時的重要參考。經年累月,它積累了龐大的商家資源、用戶基數,以及對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深刻的理解與洞察——這為其拓展業務邊界、涉足外賣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今年的這場外賣大戰更充分說明,外賣行業發展至今,其市場并非鐵板一塊:一方面,消費者對于外賣的需求,早已從單純的“便捷吃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品質”升級;另一方面,商家也渴望突破單純的價格競爭,借助更優質的平臺與服務,觸達對品質有要求的客群,提升品牌溢價與用戶忠誠度。
大眾點評正是敏銳捕捉到這一市場空隙,憑借多年積累的品質商家資源與“品質推薦”的用戶心智,以“品質外賣”為切入口,試圖在激烈的外賣賽道中開辟新的增長曲線。
實際上,大眾點評其實早早就涉足外賣領域了。早在2013年12月,大眾點評便正式上線外賣業務,彼時其目標相當明確,即給國內用戶打造最優質的外賣服務體驗,涵蓋廣泛的商家類型,從快餐單店、快餐連鎖,到中端乃至高端正餐餐廳都有涉及,同時確保商家與外送服務的品質上乘,使用戶操作便捷。
在早期探索階段,2014年1月初大眾點評外賣在首頁亮相,率先在上海地區開通外賣業務,覆蓋了近3000家熱門餐廳,支持在線和電話下單,部分電話下單餐廳還可查看菜單。同年5月,大眾點評更是投資8000萬美元戰略入股當時國內最大的餐飲O2O平臺“餓了么”。入股之后,雙方在餐飲外賣領域的商戶數據、外賣服務及平臺流量上進行深度對接與整合,大眾點評外賣覆蓋城市迅速擴展至近30個,覆蓋商戶數增加至將近2萬家,借助“餓了么”的商戶資源,大眾點評實現了外賣業務的快速拓展。
此后,大眾點評與必勝客歡樂餐廳達成外賣合作,北京、上海兩地的大眾點評用戶率先能在APP及PC端訂購必勝客外賣,覆蓋當地100多家門店。到了疫情期間,大眾點評必吃榜為助力商家拓展新客源、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推出包括入駐指導、極速審核、14天流量加權等在內的六大舉措,助力必吃榜商家開通外賣業務。

而到了今年6月初,大眾點評悄然開放“品質外賣”新入口,涵蓋美食、甜點飲品、超市便利、果蔬生鮮、浪漫鮮花、品質百貨六大品類,主要面向廣州、深圳、天津、重慶等城市開放。
由此可見,大眾點評在外賣業務上不斷探索、持續布局,從最初的業務上線、拓展覆蓋范圍,到如今打造品質外賣專區,致力于滿足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用戶的外賣需求。
02
“三真”原則構建品質外賣信任壁壘
大眾點評品質外賣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通過“真品質、真堂食、真評價”的“三真”原則,解決外賣消費中的核心痛點,最終打造“放心點、安心吃”的高品質外賣生態。
(一)真品質:嚴選商家,重塑外賣品質標準
“真品質”的核心是對入駐商家的嚴格篩選。那些必吃榜、黑珍珠等優質餐廳,以往只能在線下堂食體驗,如今借助品質外賣業務,能將精致美食送到用戶家中——這意味著,用戶無需出門,就能享受到平日里需要專程前往餐廳才能品嘗到的大餐。
對于商家而言,這一模式拓展了服務場景,將堂食的品質體驗延伸至外賣,既能吸引更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也為自身品牌在外賣市場樹立高端、優質的形象。
這些嚴選商家,成為大眾點評品質外賣“真品質”的有力支撐,與普通外賣平臺上良莠不齊的商家形成鮮明區隔。
(二)真堂食:明廚亮灶,鏈接線下信任基礎
“真堂食”是大眾點評品質外賣的另一大特色。平臺上的外賣商家都有線下實體店,且強調“明廚亮灶”,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
在當下外賣市場,部分商家為降低成本,采用“幽靈餐廳”模式(無實際堂食門店,僅做外賣),其食材來源、衛生狀況難以保障。而大眾點評依托自身深耕本地生活服務的資源優勢,確保外賣商家有真實堂食基礎——消費者可通過平臺清晰了解商家線下環境、衛生情況等信息,將對堂食的信任自然轉嫁到外賣服務上。
這種“真堂食”模式,構建起區別于純外賣平臺的信任壁壘,精準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可靠外賣的需求。
(三)真評價:本地人推薦,精準匹配品質需求
大眾點評的“真評價”體系,在外賣業務中繼續發揮核心作用。平臺對商家評價有明確門檻:要么點評評分≥4分,要么點評評分≥3.5分且外賣評分大于4.5分,確保入選的都是經過用戶真實評價篩選的優質門店。

對于旅行者或對本地特色美食不熟悉的用戶來說,這種基于本地人真實推薦的外賣商家,能幫助他們快速找到地道美味,無需在海量外賣中盲目摸索。準推薦上優勢盡顯,與其他平臺單純依靠算法推薦、缺乏深度評價支撐的模式形成差異,更貼合消費者對品質與個性化的需求。
為快速推廣品質外賣業務,大眾點評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可觀的紅包福利,活動時間從即日起至9月7日,具體包括:18元無門檻品質外賣紅包:直接降低用戶嘗試成本,即便小額下單也能享受優惠;滿25-15、滿38-22等大額品質外賣紅包:覆蓋中低消費區間,滿足日常用餐需求;滿58-25天降紅包:針對更高消費需求,吸引用戶嘗試更高品質的外賣選擇。
這一策略的價值體現在雙向層面:對用戶而言,實實在在的優惠能以更低價格體驗高品質外賣,降低從習慣平臺轉向大眾點評的“遷移成本”;對商家而言,紅包刺激下的訂單量提升,既能分攤外賣運營成本,也能借助平臺推廣獲得更多曝光,實現新客引流與老客留存。
這種補貼并非簡單復制互聯網平臺的常規操作,而是結合大眾點評“品質外賣”的定位,精準觸達“價格敏感但又追求品質”的用戶群體,為業務初期快速積累用戶與口碑提供了有力支撐。
03
美團求“全”,點評重“質”的內部互補
不少人仍會默認美團與大眾點評是“外賣賽道的競爭對手”,但事實上,這兩大平臺早已是一家,形成了“內部協同而非外部對抗”的業務布局。作為集團本地生活服務生態的兩大核心支柱,二者的分工清晰且互補:
美團外賣的定位始終是“全場景覆蓋”——從低端平價餐品到中端日常消費,從餐飲外賣到商超、醫藥配送,不斷拓展渠道、延伸服務邊界,力求成為覆蓋全民需求的“生活入口”。近年為鞏固市場份額,還打造獨立的“美團閃購”品牌,聯動線下商超、便利店、閃電倉等搭建“30分鐘達”服務網絡,試圖通過“多品類延伸”實現“一站式即時消費”。
但這種“全而雜”的布局,也讓美團外賣在“品質細分領域”逐漸顯露短板:由于商家覆蓋從低端到高端跨度極大,平臺難以針對“中高端品質需求”建立專項篩選標準與服務體系——比如無法保證高端餐廳外賣的餐品還原度,也難以對商家的食材溯源、衛生標準進行精細化管控。對追求“飲食安全、口味保障”的中高端用戶而言,在美團外賣上篩選品質商家往往需要“靠運氣、翻評價”,平臺無法提供“確定性的品質保障”。
而大眾點評則避開“全品類混戰”,依托自身多年積累的“口碑推薦”基因,以“品質外賣”為突破口,精準切入中高端細分賽道。它的差異化路徑并非“與美團外賣搶市場”,而是“承接集團未覆蓋的品質需求”——憑借“找好店、看真實評價”的用戶心智,僅邀請有良好堂食口碑、食材達標、衛生評級高的中高端商家入駐,再通過“三真”原則保障品質確定性,最終補位集團在品質外賣領域的空白。
二者共享集團的本地生活資源(如商家庫、配送網絡),卻針對不同用戶需求形成差異化定位:美團守住大眾消費基本盤,點評搶占品質消費藍海,最終形成“全場景+細分領域”的互補生態,避免內部競爭的同時,共同完善集團的“全用戶層級”服務。
大眾點評品質外賣的推出,并非只是集團內部的“業務補充”,更對用戶、商家、行業產生了連鎖式的積極影響:
對用戶:從“碰運氣選店”升級為“確定性品質選擇”。以往中高端用戶想點品質外賣,要么需記住高端餐廳的私域渠道,要么在綜合平臺反復翻評價、對比商家,耗時且難保證體驗;而大眾點評直接提供“精準篩選后的優質商家池”,用戶無需甄別即可快速找到符合“食材安全、口味還原、服務優質”標準的外賣,既提升點餐效率,也滿足了消費升級下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對商家:借雙平臺資源打通“堂食+外賣”增長鏈路。以往中高端商家的外賣業務多是“堂食附屬品”,因綜合平臺流量分散、低價競爭激烈,難觸達目標用戶;而大眾點評的品質外賣為其提供“精準流量入口”,平臺用戶群體與中高端商家的目標客群高度匹配,既能觸達“因時間、距離無法到店的潛在用戶”,也能依托口碑體系強化“品質品牌”形象,實現“堂食引流外賣、外賣反哺堂食”的雙向增長。
對行業:推動外賣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在大眾點評入局前,外賣行業的競爭多集中在“低價補貼、規模擴張”,品質賽道長期被忽視;而大眾點評以“品質外賣”為切入點,不僅為行業樹立了“中高端外賣”的服務標準(如商家篩選、餐品保障、配送要求),更倒逼其他平臺重視品質賽道(如部分綜合平臺開始推出“高端餐飲專區”),最終推動行業從“同質化價格內卷”轉向“差異化價值競爭”,形成“大眾消費靠規模、中高端消費靠品質”的分層格局。
從長遠來看,大眾點評的品質外賣仍有兩大核心拓展方向,且始終圍繞“集團生態協同”展開:
商家與品類的“深化覆蓋”:當前品質外賣的商家多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熱門菜系,未來可依托集團商家資源,吸引更多二三線城市的優質本地商家、地方老字號、小眾精品餐廳入駐;同時拓展“品質快餐”“健康輕食”等細分品類,讓“品質外賣”不再局限于高端餐飲,覆蓋更多中高端用戶的日常消費場景。
與集團業務的“生態融合”:大眾點評本身具備“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推薦屬性,未來可將品質外賣與集團內的旅游、休閑娛樂業務聯動——比如為來本地旅游的用戶推薦“必吃品質外賣”,為看電影、逛商場的用戶提供“周邊品質餐飲配送”,打造“娛樂+餐飲”“旅游+餐飲”的一站式品質服務鏈,讓用戶在平臺上不僅能“找好店、看點評”,還能“享品質外賣、獲全場景服務”,進一步強化“本地生活品質入口”定位。
當然,隨著品質外賣賽道競爭逐漸激烈,大眾點評也需持續守住核心優勢:一方面要維護“真實口碑”的基因,避免因商家擴張而降低篩選標準;另一方面要依托集團的技術能力,優化配送環節(如智能調度保障餐品溫度、實時反饋餐品狀態),讓“品質”從“選商”延伸到“配送”的全鏈路。只有這樣,才能在品質外賣賽道站穩腳跟,與美團外賣形成更穩固的“互補生態”。
大眾點評上線品質外賣業務,看似是一次常規的業務拓展,實則是對當下外賣市場消費升級趨勢的精準回應,更是美團應對與淘寶閃購首輪交鋒后,開啟第二階段備戰的重要落子。
寫在最后
下一階段的競爭,絕不僅僅是價格與速度的比拼,品質與體驗將成為新的核心戰場。大眾點評能否憑借品質外賣業務,在這片戰場中突圍成功、重塑行業格局,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期待;而對消費者而言,能在這場品質升級的浪潮中,享受到更美味、更安心的外賣服務,無疑是最大的幸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