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榜單”來襲,餐飲傳統評價體系要“涼涼”?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周半仙
編輯/吳憂
2025年9月10日,阿里26周年慶,高德地圖甩出“掃街榜”王炸。上線首日,用戶量便突破4000萬,日活超越大眾點評,一躍成為本地生活賽道的黑馬。
上半年外賣大戰,堂食店營收暴跌30%-50%。傳統評價平臺也亂象叢生,商家投流刷分、折扣換好評成風,眾多藏在深巷的好店因不懂營銷而無人問津。
而高德掃街榜打破常規,作為全球首個行為榜單,它摒棄評論打分,只認用戶真實行動。通過導航記錄、到店頻次、停留時間,結合芝麻信用加權,從根源上杜絕刷分。濟南地區榜單已依據2451萬用戶的3.9億次導航數據生成,真正做到“用腳投票”。
這場“不商業化”的榜單革命,正將餐飲業從流量內卷拉回品質競爭。只是,它能否拯救更多小店?美團、大眾點評又將如何應對?
一、阿里放大招
高德掃街榜首日狂攬4000萬用戶,碾壓大眾點評?
1、高德掃街榜,一個基于用戶的真實行為數據的新榜單
何為“高德掃街榜”?從官方定義可知,它是全球首個基于用戶行為產生的榜單。
簡單來說,就是以高德平臺上用戶真實的導航、出行數據為參考標準,靠用戶“真實腳步”投票生成的榜單。
因此,高德掃街榜采用的評價體系以“行為+信用”為核心,確保榜單無法刷分、真實可信。
榜單的數據來源,主要來自三個維度:
第一、用戶真實出行行為,包括導航目的地設置、到店頻次及停留時間等;
第二、消費決策鏈路數據,包括消費決策中搜索的關鍵詞、打卡收藏行為,以及前往門店的路線規劃等;
第三、信用加權評價,即引入芝麻信用等級來分配權重。
平臺還將這些數據進一步歸納為“行為”和“信用”兩類:行為即搜索、到店,以及多次前往、專程前往等真實導航行為;信用則是基于系統評價體系評測的信用等級,用于提升評價可信度。
基于這套數據邏輯,掃街榜的創新點簡單明了:不再依賴主觀評分或文字評價,而是完全基于用戶真實行為數據。
正如高德CEO郭寧所言:“掃街榜不是流量榜,也不是廣告榜,更不是網紅榜,而是完全基于海量用戶的真實行為,這也是這個榜單的基石。
2、多榜單,多維度評測,滿足用戶不同場景探店需求
打開高德地圖,首頁會彈出高德掃街榜。該榜單并非單一排名,而是由多個子榜單構成,共同滿足食客不同場景下的探店需求:
第一、「狀元榜」:綜合王者。評選全城范圍內綜合熱度與口碑最高的商家/菜品,代表“不會錯”的選擇。
第二、「掃街榜」:本地人認證。聚焦那些深受本地居民喜愛、或許沒有豪華裝修,但味道正宗、充滿煙火氣的“寶藏小店”。
第三、「輪胎磨損榜」:誠意之選。這個名稱十分形象,指用戶愿意專程多次前往、哪怕“耗損輪胎”也要去的商家,核心強調“回頭客”行為與目的性消費,含金量極高。
在此基礎上,高德掃街榜還設有多個特色細分榜單。如“專程榜”,即針對用戶愿意跨區域、花費時間也要打卡的門店所評測出的榜單;“回頭客榜”,即聚焦老客戶多次復購的美食榜。
此外還有“熱門打卡”“文化藝術”“煙火氣大排檔”等標簽,幫助用戶根據自身興趣和場景精準篩選。
3、首次發布“煙火小店榜單”。覆蓋2962家餐廳,全國61座城市
首批上榜的2962家煙火小店,覆蓋全國61座城市。這些上榜餐廳多為深巷老店,以家庭式經營為主,裝修并不豪華、門店空間較小,但口味出眾,靠著口碑和老顧客支撐運營。
為讓更多充滿煙火氣的小店加入榜單,平臺還同步開啟“煙火小店支持計劃”,通過發放9.5億元消費券的補貼形式,幫助小店引流。
流量方面也給予扶持:以首頁AI推薦、搜索熱詞推送、導航語音播報等方式,為煙火小店提供5000萬次精準曝光;同時對探店博主給予3000萬元平臺激勵,鼓勵其生產優質探店筆記,進一步推動小店曝光。
二、阿里砸10億推“高德掃街榜”,餐飲評分規則要重寫?
阿里旗下高德地圖宣布推出全球首個基于用戶行為產生的榜單——“高德掃街榜”,同時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通過發放超10億元補貼等措施,鼓勵用戶到店消費,目標是每天為線下餐飲及其他服務業多帶去1000萬客流。這一動作,在餐飲行業激起千層浪,不禁讓人思考:它會給餐飲行業帶來哪些變革?
一方面,徹底改變了傳統餐飲評價依賴主觀評分的弊端。傳統大眾點評的評價體系,以UGC為核心的產品評價內容,即食客購買套餐或打卡門店后,平臺通過用戶的打卡、收藏、評論等數據為門店打分。
這種評價體系存在明顯弊端:門店私下操作空間極大,高分完全可通過人為手段刷出。例如,連鎖門店可依靠投流讓流量傾斜,從而獲得更多好評;部分門店則通過利誘、折扣等讓利方式,對評分和評論進行造假。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藏在巷子里、味道超棒但不擅長做線上營銷的“老實人”小店,始終沒有出頭之日。
而高德掃街榜卻解決了這個問題,用“行為大數據”這把新尺子,取代了“評論和評分”那把已經生銹的舊尺子。
這種“用腳投票”的評分邏輯,使得濟南地區的榜單能基于2451萬用戶的3.9億次導航記錄和98億公里行程數據生成,從根本上遏制了“刷分換流量”“送禮換好評”等行業潛規則。
另一方面,不擅長線上營銷的“煙火小店”則獲得了被看見的機會。
長期以來,煙火小店都處于尷尬的地位:雖然口味好、產品實惠,在老顧客之間有一定口碑,但因裝修簡陋、深藏小巷,老板又不擅長營銷,導致它們曝光率極低,網上基本查無此店,即便有曝光也僅靠個別周邊博主推薦。
但“高德掃街榜”中“煙火小店榜”的出現,讓這些曾經被忽視的門店被更多人知道、發現和打卡。
如上述首批上榜的2962家煙火小店覆蓋全國61個城市,僅憑真實口碑就能獲得平臺流量傾斜。
從這份榜單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其為三類煙火小店創造了新的發展機會:
第一類是傳承幾代人的深巷小店。如杭州那家傳承三代的面館通過“回頭客榜”曝光后,周末客流量較此前增長40%。
第二類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吃門店獲得了流量傾斜。例如,西安的羊肉泡饃店通過“專程前往榜”上榜后,客流量從日均不足50人突破至150人。
第三類家庭式經營的夫妻店通常規模較小、經營靈活,也將在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中有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些煙火小店的曝光,也將直接推動餐飲煙火風味的回歸,提升整體煙火餐廳的消費頻次。
然后,進一步鞏固堂食生意的吸引力。要知道上半年各大平臺的外賣大戰,導致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外賣平臺(因其價格更低),許多主打堂食的煙火小店苦不堪言。從行業統計數據來看,部分主打堂食的門店在上半年外賣大戰期間,營收同比下降30%-50%。
而高德掃街榜是阿里本地生活生態協同的關鍵一環,通過與支付寶芝麻信用、餓了么等的戰略協同與業務銜接,實現評價可信度動態校準,以及從“發現-導航-到店”到“外賣-支付-評價”的全鏈路閉環。
這種生態協同能力為堂食商家提供了兩方面支持:
一是高德掃街榜“永不商業化”的承諾及10億元級“煙火好店支持計劃”,為堂食商家尤其是中小規模堂食商家提供公平的流量分配環境;
二是通過掃街榜的細分榜單與動態數據,堂食商家能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與偏好,挖掘潛在客群。
最后,標志著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競爭從“流量爭奪”進入“信用經營”的新階段。這一變化對餐飲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削弱了傳統平臺通過評價操控形成的流量壟斷,使競爭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質;另一方面,它推動餐飲品牌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基于真實數據的信用資產積累。
對于頭部品牌而言,掃街榜的透明化機制要求其在規;瘮U張中保持品質穩定,否則可能面臨“回頭客比例下降”的公開數據警示,這對連鎖品牌的標準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而中小品牌則獲得了差異化競爭的新路徑,通過打造區域特色和復購體驗,同樣能在細分榜單中占據優勢地位,這與絕味通過業態升級實現差異化的策略形成行業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掃街榜引發的行業競爭已延伸至技術層面。高德依托AI大模型處理海量出行數據,美團則強化AI在品質外賣中的應用,這種技術競爭將推動整個餐飲業的數字化水平提升。餐飲品牌需要加速數據能力建設,不僅要被動適應平臺的評價規則,更要主動利用數據分析優化經營決策,這種能力將成為未來餐飲競爭的關鍵壁壘。
寫在最后
高德掃街榜的登場,像面“照妖鏡”,照出餐飲業最真實的一面——巷子里的老味道、夫妻店的煙火氣、街坊口的好手藝,終于有了被看見的機會。
它用“腳印”代替“刷分”,用“回頭客”打敗“流量套路”,讓餐飲競爭從“拼營銷”回到“拼味道”。對小店來說,這是“逆襲”機會:不用砸錢投流,不用討好平臺,把菜做好、把人留住,就能被食客“用腳投票”推上榜單。
更值得期待的是:當“刷分”不再是生存法則,“真實”成為新硬通貨,餐飲業或許能真正回歸“做味道”的初心。高德掃街榜的這一仗,贏的不僅是流量,更是行業對“長期主義”的共識——畢竟,食客的胃最誠實,能留在記憶里的,從來不是刷出來的高分,而是那一口“對的味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