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逛超市險被拐 廈門家樂福稱未有此事
廈門家樂福超市表示,未有封閉出口找小孩一事;警方也未接到相關報警
說法
專家指出,微博時代,涉及安全和生存的消息傳播速度尤為迅速,市民的社會參與感是原因之一
“廈門家樂福發生突發事件”、“營業時間所有出入口封閉”、“女士結賬時孩子失蹤”、“二樓衛生間找到孩子,頭發被剃光,衣服被換掉”……孩子在家樂福超市差點被拐的消息在網絡中甚囂塵上。相關微博轉發量大,關注度高,有不少人信以為真。
昨日,記者多方調查核實后發現,廈門家樂福并未出現此種情況,各種細節全是子虛烏有。本報熱線新浪微博“@廈門日報968820”第一時間進行了辟謠。
【傳言】
失蹤孩子差點被拐?
超市全封閉尋人
昨天中午11時許,微博上出現了這樣一條內容――“前幾天廈門家樂福發生突發事件,營業時間所有出入口封閉,原因是一名女士在結賬時孩子突然失蹤。及時報警后,孩子在二樓衛生間被找到,頭發被剃光,衣服被換掉,人口販子不知所蹤。”
“孩子失蹤”、“人口販子”,最為揪心的字眼和各種詳細的過程,讓這條微博在半天之內被大量轉發和評論。“不知真假,但還是請家長注意”是大多數微博網友選擇轉發的心態。
記者注意到,不少加“V”認證的微博和門戶微博,也加入到轉發隊伍中,育兒類論壇和貼吧上也開始討論這個話題。
【求證】
廈門家樂福未發生此事
細節純屬子虛烏有
事實上,“廈門家樂福孩子失蹤”是微博上眾多“家樂福孩子失蹤”的版本之一。昨日,記者在微博上輸入“家樂福”一詞,搜索結果出現很多個“家樂福孩子失蹤”的消息。除了地點不同,各種細節分毫不差,時間則集中在近兩天,顯然屬于同一謠言的不同版本。
隨后,記者先后致電了廈門所有家樂福超市――明發店和中華城店,核實是否出現過封閉出口找小孩的情況,工作人員均表示“沒碰到過”和“沒聽說過”。微博中所說的二樓衛生間更是不存在,家樂福中華城店在負一樓,負二層是停車場,其他樓層則不屬于超市。家樂福明發店倒是在一樓,但工作人員表示:“二樓是屬于物業的,并不是超市。”
超市給出否定答案,那么派出所是否接到過類似報警呢?記者從家樂福明發店所在轄區的嘉蓮派出所獲知,近幾天派出所并未接到類似報警。而家樂福中華城店所在轄區的中華派出所倒是在11月11日接到過一個孩子失蹤的報警。民警說:“等我們趕到現場后,孩子已經找到了,報警人也早已離開現場,并撤案。我們電話回訪時,對方表示沒事了。”而家樂福中華城店的前臺人員告訴記者,那名孩子是通過超市廣播找回來的,跟二樓衛生間沒任何關系。
【延伸】
微博謠言多關“安全”
群體性情緒易失理智
本報近期先后對“家中失火,父母雙亡”和“CCTV播出9條交通新規”的微博傳言進行過辟謠,均是從省外流傳到本地的典型代表。昨日,記者聯系上集美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巨東紅,分析傳言的背后動因。
無論是求助信息,還是“新交規”,抑或是此次“孩子被拐”,大多涉及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生存。“微博時代,信息傳遞在非正式渠道比正式渠道更快,而涉及安全和生存的消息傳播速度尤為迅速。”巨老師分析道,“食品、疾病、搶劫等可能對人身安全或環境安全造成威脅的信息,大家是寧可信其有,所以無論真假,先擴散再說。”
在巨老師看來,微博傳言一再出現,市民的社會參與感也是原因之一。“那些傳播的人群有的是為了吸引關注,有的則出于善意。雖然目的不同,但行為一樣。在人人都是評論家的時代,轉發和評論信息會讓人有一種參與社會事件的感受。”巨老師說,“傳言誕生初期,有人可以保持理智。但當政府部門沒有及時發布正確信息時,群體性情緒就會開始傳染,理智者也陷入其中。”
雖然“家樂福孩子被拐”是謠言,但因為年關將至,警方還是提醒道:“家長帶孩子出門時,要讓孩子時刻保持在視線范圍內。一旦發現小孩走失,請及時報警。”
(廈門日報 記者 張明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