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之后,互聯網平臺開始“圍剿”攜程
出品/新摘財經
作者/無字
外賣和OTA,一直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因外賣大戰,阿里、美團、京東等頭部互聯網公司的業績惡化,反觀OTA領域的翹楚攜程則活在“歲月靜好”中。
圖源:攜程2025年Q2財報
2025年8月28日,攜程集團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48億元,同比增長16%;歸母凈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26%。對此,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表示,“第二季度業績體現了旅游市場的強勁韌性和我們把握結構性機會的能力。”
圖源:百度
因業績表現不俗,8月28日-29日,攜程股價連續兩天上漲,漲幅為12.42%。不過新的一周,攜程股價突然邁入了下行通道。9月1日-3日,攜程股價連跌三天,跌幅為3.5%。
資本市場之所以在利好出盡后迅速謹慎看待攜程,或許是因為目前航旅縱橫、京東、抖音等“局外人”,正加緊布局直銷機票、酒旅等業務,接下來的OTA賽道可能與近期的外賣產業類似,掀起內卷式競爭。在此背景下,攜程的未來,將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01
亮眼業績背后,攜程口碑不佳
2025年Q2,攜程的業績可謂“全面開花”,住宿預訂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21%;交通票務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1%;旅游度假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5%;商旅管理收入6.92億元,同比增長9%。
圖源:攜程2025年Q2財報
更重要的是,攜程并沒有投入太多成本。2025年Q2,攜程研發、銷售及營銷、一般及行政費用分別為35億元、33億元、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17%、2%。因成本漲幅低于營收漲幅,攜程打開了利潤空間。
不可否認的是,攜程之所以可以博取亮眼的業績,與旅游市場蓬勃發展有直接聯系。文化和旅游部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中國居民出游數據顯示,出游人次32.85億,同比增長20.6%;出游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另一方面,攜程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通過杠桿效應,撬動更大規模的營收,一定程度上也離不開套路式的經營手段。
圖源:黑貓投訴
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以“攜程”為關鍵詞檢索,可以發現13.87萬條投訴,諸多消費者均控訴稱,攜程存在大數據殺熟、默認搭售、霸王條款等問題。
圖源:新浪財經
比如,2024年7月,億歐EqualOcean創始合伙人黃淵普就發文抨擊攜程存在大數據殺熟問題。黃淵普在攜程訂購北京飛阿斯塔納的機票,頁面顯示價格為3868元,下單時,攜程卻給出了4408元的價格。為盡快出票,黃淵普在攜程訂購4408元的機票。然而,訂購完成后,攜程上該航班的價格又回落至3868元。
圖源:微博
無獨有偶,2017年,演員韓雪也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作為一個在攜程獲得‘天外飛仙’的人,曾多次發現并手動取消隱藏在訂票信息下的‘預選保險框’,然而百密一疏,還是被套路了。”
韓雪曬出的截圖顯示,其在攜程訂購的機票總額明細中,除了常規的票價、機場建設費,還包含38元的酒店優惠券。韓雪奉勸各位網友,“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事實上,攜程不止套路用戶,還將貪婪的觸手伸向了酒店供應商。2025年6月,諸多酒店商家對外表示,攜程強制要求自己開通“調價助手”功能。開通后,攜程一旦發現自家平臺內的酒店價格高于其他平臺,就會通過“調價助手”強行調低相應酒店的價格。
由此來看,盡管攜程的業績頗為亮眼,但由于平臺過于追利,上游供應商以及下游消費者的體驗其實并不好。一旦OTA賽道出現新的玩家,攜程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就有可能用腳投票。
02
流量紅利消逝,攜程被“圍剿”
由于已成為OTA賽道的寡頭,并且屢屢通過套路式經營手段榨取消費者和商家的“剩余價值”,攜程的毛利率顯著高于其他互聯網巨頭。
財報顯示,2024年,攜程毛利率為81.13%。對比而言,同期騰訊、快手、美團的毛利率分別為52.9%、54.6%以及38.44%,均比攜程低一個段位。
圖源:QuestMobile
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已消逝殆盡。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規模為12.67億,同比僅增長2.5%。近一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規模月同比增速一直徘徊在2%左右。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主營業務均開始直面增長天花板。為了打破成長困局,諸多互聯網公司紛紛橫向拓寬業務線。典型如外賣大戰,就源于京東、阿里的電商主業增長觸頂,向外擴張即時零售業務,侵入美團的腹地所引發。
盡管2025年上半年,攜程正享受“歲月靜好”,但一眾焦慮的互聯網企業已將目光投向OTA賽道。
比如,2025年6月,京東入局酒旅賽道,向酒店經營者發布公開信,酒店商家參與“京東酒店PLUS會員計劃”,可享最高三年0傭金。對此,京東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表示:“我覺得我們能夠為酒店餐飲提供一個新通路,為行業創造價值。京東比拼的是讓產品變得更好、價格更便宜、服務更好。”
圖源:航旅縱橫
無獨有偶,2025年7月中旬,航旅縱橫官宣,整合37家航司資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銷平臺”,銷售源頭機票,主打“六大承諾”,包括價格透明、無捆綁銷售、嚴格執行航司退改規則、杜絕大數據殺熟、保護用戶數據安全以及報銷憑證真實。
綜合來看,互聯網企業切入OTA賽道,并未像外賣行業,因新玩家涌入而掀起慘烈的價格戰。相反,新進入者更多著眼于規范化經營,這在某種程度上恰恰凸顯了攜程的業務模式存在諸多不足。
03
新模式層出不窮,攜程市占率已悄然走低
與百度類似,由于已制霸OTA賽道多年,缺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近年來,攜程的業務模式沒有明顯的變化,一直致力于通過簡單粗暴的“貨架”模式,“壓榨”供應商和消費者。
對比而言,因競爭異常激烈,其他互聯網賽道不斷出現新的經營模式。比如,在電商領域,興趣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模式已可以和傳統的貨架電商分庭抗禮。
隨著越來越多新玩家入局,OTA賽道也涌現了全新的業務模式。比如,抖音正試圖憑借內容優勢,在OTA領域重演其在電商市場崛起的神話。2025年7月,抖音對外表示,將為本地生活業務投入億級平臺補貼,支持連鎖品牌酒店官方直播、區域矩陣號及商家職人直播、明星達人探店等。
圖源:交銀國際
事實證明,由于短視頻、直播內容更具吸引力,抖音在OTA賽道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用戶在抖音觀看酒旅直播的總時長同比提升206%,酒旅直播支付GMV同比增長200多倍。交銀國際預測,2024年,抖音酒旅GMV為900億元,規模約為美團的28%。
圖源:交銀國際
一方面,新玩家紛紛通過規范經營的方式,痛擊攜程的“七寸”;另一方面,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OTA產品被新玩家開發出來,攜程的市場影響力不斷走低。交銀國際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攜程的市占率高達67%,此后一路下滑,預計2024年僅為57%,五年時間下跌10個百分點。
總而言之,盡管攜程在2025年Q2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但在移動互聯網競爭已趨白熱化的當下,這份業績或許反而會成為“信號彈”,引得其他互聯網巨頭對OTA業務覬覦。
更令投資者感到焦慮的是,攜程雖然早已成為OTA賽道的王者,但其并不像美團,擁有深厚的商業護城河,而是依靠陳舊且充滿套路的經營模式攫取收益,市場口碑不佳。一旦競爭對手規范化運營,并且發力全新的經營模式,攜程的市場地位就岌岌可危。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OTA賽道的競爭逐漸加劇,攜程的業績很難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