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臺灣7-Eleven為例 探討便利店O2O
投資要點:在碎片化時代下,便利零售與碎片化/SoLoMo的趨勢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契合。
一方面,便利零售的快速發展是“碎片化”時代下消費碎片化的影子: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意味著原本寬裕的逛街消費時間被壓縮,使得對便利和應急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便利零售也是消費和社會愈發呈現“碎片化”特征的推手:借助密集分布的門店網絡和豐富適銷的商品供給和便民服務,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了快捷的本地化(Local)消費場所,方便消費者在移動化(Mobile)的環境節奏中提高生活質量,并由此推動了社交化(Social)生活方式的形成。
便利零售不懼電商“沖擊”。由于是滿足消費者便利和應急需求,對消費時間的要求使得便利零售被天然賦予了抵御電商網購沖擊的秉性;此外,便利和應急需求往往較為零散和小額,而網絡零售對平均單位毛利、成本及其匹配均有邊際極限,因此即使不考慮便利和應急需求對消費時間的極端要求,網絡零售也難以具備滿足便利需求和應急需求的經濟性基石。
O2O的引入賦予了便利零售這一渠道模式更為深厚的內涵和溢價。一方面,基于O2O和SoLoMo理念的解決方案的引入,如向消費者推廣移動端APP(自主開發或基于類微信的OTT平臺)等,便利店可以在強化品牌辨識度和客戶粘性的同時,提高門店有效客流與客單。另一方面,由于有限的實體門店體量限制了商品的豐富度,便利店可以利用O2O將線下門店與無邊界的電商(自有或外部)進行對接,將線下便捷的體驗優勢與線上的無限陳列優勢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經營規模。更進一步的,對于有意于進軍線下的外部純電商而言,便利零售的蜂窩式門店布局和特色便民服務還可為外部電商提供落地的入口。
臺灣便利店行業及O2O經驗值得重點研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灣已成為世界上便利店分布最密集的地區。面對相比大陸市場更早發端的碎片化/SoLoMo趨勢,擁抱互聯網、積極推進O2O,成為臺灣便利店持續創新的重要一環。由于臺灣智能手機普及率接近國內大陸市場,并遠高于日本,因此臺灣便利店在O2O領域所做的創新可能更具有比照研究的意義。
臺灣7-Eleven的O2O案例:
目前臺灣7-Eleven經營體系由商品和便民服務兩大體系構成,其中,大多商品和服務均可由實體門店或線上電商所承載,并基于手機APP、電商網站以及便民服務設施,通過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相串聯。這構建了7-Eleven自主式O2O的基礎模型。
臺灣7-Eleven還利用自身的門店網絡和便民服務優勢,為外部其他電商提供自提與付款結算等線下資源服務。
(華泰證券 研究員:許世剛 李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