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周報:11月化妝品銷售總額282億 花王牙刷再度召回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12.11-12.17),理膚泉推出無人販賣機;POLA宣布推出子品牌;刷毛磨毛不合格 日本花王兒童牙刷再度被召回……
2017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528億元,同比增長10.3%;1-11月份化妝品零售總額2285億元,同比增長13.5%。
有分析認為,竇靖童的加入之所以令不少人吃驚,原因不僅在于其出生于1997年年齡小,更多在于竇靖童特立獨行的個性化公眾形象,與人們以往印象中的“貴婦品牌”SK-II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成為了輿論發酵的焦點。無論是湯唯,倪妮,還是國際代言人Cate Blanchett,傳統的知性美和女性美一直圍繞在SK-II的廣告形象中。不過SK-II強調,湯唯與倪妮依然是SK-II全球代言人,品牌希望在傳遞知性美和女性美形象的基礎上,讓品牌的形象更加多樣化。
近日,歐萊雅旗下的藥妝護膚品牌理膚泉將一臺無人“噴霧販賣機”擺進了杭州萬象城,像自動售賣飲料一樣賣起了噴霧。這臺打著“無人店”概念的噴霧販賣機是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消費者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掃描機器上的二維碼,在理膚泉天貓旗艦店完成下單,噴霧就自動出貨了。
4、歐萊雅推出首個全植物配方染發劑
歐萊雅推出首個全植物配方染發劑Botanea,將于2018年5月起在歐洲各地美發沙龍上架。天然和有機美容市場快速增長,歐萊雅預計這一市場規模已達240億,并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據歐睿咨詢的數據顯示,歐萊雅在全球110億美元的染發市場中占據1/3市場份額。
5、韓妝上市企業前三季度平均在研發上花了91億韓元
據韓國化妝品媒體“富體美麗”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韓國32家上市化妝品企業累計平均研發費用達91億韓元。其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以901億韓元位列第一,同比下降1.9%;LG生活健康以868億韓元位列第二,同比增長1.6%;化妝品OEM/ODM企業科瑪和科絲美詩分列第三和第四名,研發費用分別為293億韓元(增長32.3%)和252億韓元(增長71.8%);化妝品材料企業SK Bioland以48億韓元排在第五,同比增長12.9%。
6、POLA宣布推出子品牌,首創業內首款4色混合粉底
日本化妝品牌POLA宣布推出全新子品牌——diem couleur,主要針對20到30歲年齡段對色彩敏感的女性。diem couleur將推出業內首款4色混合粉底——粉紅色、暖黃色、淺綠色、純藍色,在使用時會類似繪畫一樣打造獨特的透明柔軟肌膚,同時具備保濕功能。粉底售價 5300 日元(約合人民幣310元),同期將推出售價為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90元)的清透底妝。兩款產品將于2018年3月1日在日本上市,同年4月開始在香港、臺灣等地區發售。
7、魔都的美妝店開始流行“去收銀臺化”
上海市當地進口美妝店——東點西點全球購就是一家無收銀臺店鋪。店內每個產品價簽上都貼上了二維碼,顧客買單前只需要掃描產品二維碼,就可快速進入商家的微信小程序或商家的APP,跳轉支付頁面完成自助付款。據悉,東點西點目前在上海市區有6家店,場地“小而美”,全部沒有設置收銀臺,是目前無收銀臺試點相對成功的美妝店鋪。
8、刷毛磨毛不合格 日本花王兒童牙刷再度被召回
12月13日,記者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獲悉,廈門市熊寶貝商貿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召回部分進口KAO(花王)品牌兒童牙刷。召回原因為該兒童牙刷刷毛磨毛不合格,在使用中可能會對兒童口腔健康造成傷害,存在安全隱患。此次召回范圍內產品的適用年齡段為7-12歲,條形碼為4901301245397,進口日期為2016年12月21日,原產國為日本。據統計,中國內地地區受影響的產品數量共計144支。
9、屈臣氏費盡心思打造的體驗區為何成了“無人區”?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的能動性太差。盡管屈臣氏引進了體驗設備和體驗品類,但體驗銷售不是增加了關聯產品就可以,最關鍵的因素在于人。憑什么吸引顧客體驗?服務的標準化如何落地?這是零售巨頭屈臣氏亟待解決的。畢竟連鎖規模越大,服務的標準化就越難實現。
從過往屈臣氏BA的銷售特征可以直觀看出,他們成交的目的性十分強,一時半會難以接受付出時間成本給顧客做體驗。另外屈臣氏目前也沒有出臺關鍵舉措,比如相關激勵機制來推動人員在服務上的轉化。所以便出現了BA“只動嘴、不動手”的普遍現象。
10、聯合利華又孵化了新品牌
歐洲消費品巨頭Unilever(聯合利華)最近在美國市場推出了第二個內部孵化的全新品牌:一個針對年輕消費者、主打環保理念的個人護理品牌Love Beauty and Planet,預計在2018年1月,消費者能夠在美國大型藥店連鎖零售商處購買到這一產品。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