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園6個月凈賺3.82億,同比增長35%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小魚
近日,“徽菜第一股”小菜園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
財報證實了此前盈利預告的向好趨勢,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5%至27.1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5%至3.82億元。
在擴店方面,上半年門店僅增加5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菜園”在營門店數為672家。
當前餐飲市場內卷激烈,眾多餐飲企業發展承壓,小菜園亦受沖擊客單價,同店日均銷售額均受到沖擊。
那么,小菜園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又透露出哪些餐飲趨勢呢?
01
凈利潤同比增長35.7%,但門店數僅凈增5家
2025年,小菜園業績表現亮眼,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增長。
其中,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5%至27.1億元;凈利潤增長更為強勁,由2024年的2.82億元升至3.82億元,同比增幅達35.7%。
從營收構成來看,2025年上半年小菜園堂食與外賣兩項業務收入同步增長。
具體而言,堂食收入表現穩健,同比增長2.2%達16.47億元;外賣收入同比增長13.7%增至10.58億元,其占總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提升至39%,可見外賣仍是小菜園收入的一大增長點。
對于業績提升,小菜園將其歸因于運營效率優化、成本費用管控及精細化管理深化。包括通過流程標準化提升門店運營效率,嚴格管控原材料及人力成本,同時深化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推動整體經營效益提升。
與營收、凈利潤的增長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小菜園的門店擴張速度。
在門店擴展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菜園”在營門店數為672家。
結合其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底總門店數為667家,這意味著2025年上半年凈增門店數僅為5家,擴張速度明顯放緩。
從城市線級的具體變動來看,2025年上半年各線城市門店數量呈現差異化調整: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分別增加3家,二線城市則減少1家。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小菜園子品牌的「復興樓」,已于2024年6月完成改造并轉型為「小菜園」主品牌門店(該子品牌最初于2020年12月首次開業)。
從整體布局來看,小菜園的門店仍向新一線城市與三線及以下城市傾斜。數據顯示,2025年這兩類城市的門店占比分別達到28.57%和43.3%,構成其網絡布局的核心區域。
02
原材料與人力成本大幅降低,“降本增效”效果凸顯
以房租、人員和原材料為代表的成本,堪稱餐飲界的“三座大山”,一直是餐飲人面臨的沉重壓力。
我們具體來看小菜園的各項成本有何變化:
(1)原材料及耗材同比減少2.2%
財報數據顯示,原材料及耗材成本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2%,2025前6個月年為8.017億元,這主要得益于集中采購降低了主要食材的單位價格;
同時,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占收入的百分比也有所下降,由去年同期的32.2%減少至29.5%,這主要歸功于小菜園管理能力與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提升。
(2)員工成本降低8.2%
得益于門店管理效率與人效的雙重提升,小菜園的員工成本同比降低8.2%至6.664億元。與此同時,員工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也持續優化,由去年同期的28.5%下降至24.6%。
可以看出,原材料以及員工兩項核心成本的有效控制,直接推動了利潤率的提升。
........
03
線下營銷投入激增71.1%,外賣開支隨業務增長
今年,小菜園加大了對線下廣告和市場營銷活動的投入,廣告及促銷開支同比增加了71.1%至53.3百萬元。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維持現有客流需要投入更高的營銷成本。
另外,隨著小菜園對外賣業務的依賴的加深,更高的外賣服務開支也隨之而來:其外賣服務開支同比增加11.4%至181.9百萬元(2024年同期為163.3百萬元)。
對此,財報解釋道:“這與外賣業務產生的收入增長一致”,即隨著外賣收入的增長,外賣服務開支也相應增加。
財報數據顯示,外賣服務開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由去年同期的6.4%升至6.7%,這源于外賣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從同期的36.5%上升至同期的39.0%。
04
同店日均銷售額下降7.25%,一線城市降幅最大
整體來看,小菜園的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下降7.25%,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為2.46萬元。
分線級城市來看,各線級城市的同店日均銷售額均有所下降,其中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降幅較為明顯:一線城市日均銷售額同比下降10.3%至2.52萬元;新一線城市同比下降8.9%至2.32萬元。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單店的自然創收能力正在面臨壓力。
從翻臺率來看,小菜園整體翻臺率保持穩定,維持在3.1的水平。不過,二線城市的翻臺率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升,這主要得益于門店店型的優化,進而帶動了門店坪效的提高。
05
客單價持續下探,未來將降低至50元以下
隨著餐飲市場競爭激烈,部分餐廳為了吸引顧客,采取低價策略,推出價格實惠的套餐和優惠活動,導致整個市場的消費客單價下降。
在降價潮的影響下,小菜園的人均消費也隨之出現下滑。去年其堂食顧客人均消費額從2023年的65.2元降至59.2元,降幅達6元。
到了2025年上半年,小菜園堂食顧客人均消費額持續下滑,同比下降5.46%至57.1元。分不同城市來看,各線級城市的客單價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一線城市降幅最為明顯,去年同期的62.7元降至58.5元,降幅達4.2元。
據招股書顯示,“小菜園”品牌已多年領跑并將持續深耕客單價在人民幣50元至100元的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且未來將穩步拓展至客單價50元以下的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
06
未來計劃:擴大社區餐飲業務
在定位上,小菜園主打中端餐廳,門店主要集中在中檔及大眾化商場。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在25個城市5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中,小菜園有393家門店,占其門店總數的七成以上。不過,在此次財報中,小菜園并未提及再次進軍商場的計劃。
在財報中,小菜園透露將持續優化并升級供應鏈管理體系,戰略性地拓展門店網絡,以實現更廣闊的布局和更深入的市場滲透,同時積極探索并穩步擴大中式小區餐飲業務。
職業餐飲網小結:
今年的餐飲市場堪稱艱難,眾多企業的利潤已徘徊在盈虧平衡的臨界線邊緣,更有不少陷入虧損泥潭。
小菜園能實現營收與凈利的雙增長,已然是難能可貴的成績。從“降本增效”的精細化管控,到客單價的持續下探以貼合大眾消費需求,再到未來進軍社區餐飲的戰略布局,每一步都是對當下市場環境的預判與應對,這份洞察與行動力,值得餐飲人借鑒學習。
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個體力量或許難以撼動大局,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深耕自身優勢,筑牢屬于自己的護城河,如此方能在行業周期中穩健前行,穿越波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