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近東曾言必稱“沃爾瑪”,后者現成王俊洲口中熱詞,如今劉強東也來湊熱鬧,稱要作網上沃爾瑪,下一步挑戰之。
去年,沃爾瑪以4763億美元的收入重歸世界財富500強榜首,而京東收入不到115億美元,僅為前者的2%;沃爾瑪凈利160億美元,京東凈虧0.5億元。
沃爾瑪憑借先進的信息系統、物流體系組成的強大供應鏈稱霸商界多年,亞馬遜強勢崛起后,沃爾瑪與之周旋而不落下風。亞馬遜當年營收744.5億美元,凈利2.74億美元,分別為沃爾瑪的15.6%和1.7%,追趕之路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而京東的挑戰更是螞蟻戰大象之舉。
實體零售雖遭遇困境,但電商的日子恐更艱難。線下仍有無窮無盡的機會,實體零售主導市場的格局不會崩盤,而“實體零售無懼電商”也不會僅僅是一句提振信心的口號,關鍵還是要揚長避短,做好自己。
-
不是干掉,而是模式名稱變化,萬變不離其宗,多級結構的出現的一些原因會發生變化,但會衍生出新需要,太躁就失根本
-
2014年上半年關店門數超過2013年全年的總和,但這并不影響繼續開新店和擴張,因為關閉的門店都是前幾年瘋狂開店的調整策略,不要大驚小怪。
-
在國內放棄上市目前似乎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今年肯定通不過,所以只能采取技術性失誤。根本原因也是分析中的一點最為合理,那就是非經濟的決定。而這也可能是萬達今后發展“看上去很美”,然而。。。非國內上市肯定能操作成功,但是意義完全不一樣啊。
-
所謂的物流成本高是扯淡,只不過是在用賣油的思路去經營便利店罷了,思想一直轉不過來,以為便利店的商品和油一樣油可以壟斷,至于便利店賺不賺錢不管,反正賣油很賺錢,這就是高價的根本原因。
-
如果他沒有做對不起你的事,從你這里出去的人,就算是被淘汰的,你也不能這樣說,如果是主動離職的,那當然也不能說了,是不是?人各有志嘛,為什么要說人家是被勸退的,被你炒掉的呢,對你和對他人對社會又有什么好處呢?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背后總站滿了指指點點卻始終不敢邁步的人!敢為天下先,功過何以評!胖東來、德勝、樂城都是令人欽佩的企業!
-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做小業態還是做綜合體,都未嘗不可,關鍵是要結合自身能力,迅速形成競爭優勢。。。中國的零售業目前還是處于群雄逐鹿階段,隊伍很多,道路也很多。。。經過一段時間競爭后,行業的集中度一定會逐步提高的,那時候基本上就可以各自歸位了:)
-
[思考] 購物中心抵抗衰老的核心就是創新,無論是購物中心的硬件還是軟件,大到建筑外立面、室內裝潢、指示系統,小到廣告牌、休閑椅、把手貼,甚至是空氣的香味、背景音樂等,只要無時無刻不保持新意,就能抵抗衰老、保持購物中心的年輕化。
-
價格差的根在于每個公司不同的市場策略,良心?價格不等同于良心?周邊的服務和附帶才是顧客綜合獲得的體現。
-
百貨商場自有品牌僅僅是產品引進方面的變,百貨商場的生存之本在于業態的變化跨界的形式客流的吸引!
-
一個逆反常規發展的烘焙品牌,能發展十多年也不得不說是奇跡!一個食品連鎖,逆科學的使用了藍色作為標準色,復雜的標志構圖,被綁架的顧客定位,真是敢啊
-
統一一直沒有認識到的就是日本企業方便面是怎么做的,外包裝有什么,實物就有什么!我的一位朋友去日本旅行,回來的時候他帶的特產就是日本的方便面,如果和康師傅這種企業閉門造車,統一遲早會覆滅!
-
歸根結底,還是政府的商業規劃是否考慮到市民的出行方便,如果只是應付交差驗收,那么在好的牌在手里也不一定取勝;如果是以方便市民角度出發,那么商業氛圍的培養只是時間問題。
-
200個購物中心和全國的商業體來比,那是九牛一毛,過分看重自身資源沒什么意義,這也注定了萬達電商一開始就格局不高,不突破這200家的概念,永遠只能是燒錢的結果。可惜在萬達的體系下,誰也不能告訴王這一點,一年40億客流其實沒什么意義,辦卡的不會超過1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