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和“李小龍”再起糾葛 曾經的中式連鎖第一品牌怎么了
僵持三年后,真功夫和李小龍后人打起來了官司。
8月25日,李小龍女兒李香凝訴真功夫一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李小龍女兒向真功夫快餐索賠2.1億#的話題隨即登上了微博熱搜。
據媒體報道,李香凝認為真功夫擅自使用李小龍肖像,侵犯了李小龍肖像的人格尊嚴與財產利益,屬于侵害民事權益的行為。但真功夫方面稱,系列商標是由公司申請、國家商標局授權的,正研究案情準備應訴。
實際上,早在2010年,李香凝就對真功夫涉嫌商標侵權進行維權。2019年12月,李香凝一方提起訴訟,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形象、賠償經濟損失2.1億元。
不過有法律人士認為,2.1億元的巨額索賠,很難獲勝。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楊兆全告訴雷達財經,原告方索賠的金額,是參照明星成龍當紅時的代理費金額計算的。這個計算方式有重大問題,二者沒有可比性。在本案爭議中,李小龍不是代言人的身份出現的。
創立距今超30年的真功夫,起初以健康、營養、不上火的理念,成為快餐市場的一股清流。但后來這家中式快餐品牌化的先驅,因內斗錯過了上市時機,市場地位有所下滑。近年在鄉村基、老鄉雞等紛紛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的時候,真功夫的發展卻有所滯后,甚至一度被傳閉店止損。
索賠2.1億元,律師稱維權成功有難度
真功夫與李小龍家族的“恩怨情仇”,又有了新劇情。
2019年底,有媒體報道稱,因真功夫餐飲使用酷似李小龍形象圖標長達15年,真功夫餐飲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龍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李小龍公司”)法人代表李香凝訴至上海二中院。
原告認為,李小龍公司合法享有李小龍相關的各種權益,已陸續在中國大陸注冊近60個與李小龍相關商標。真功夫擅自使用李小龍肖像,既侵犯了李小龍肖像上承載的人格尊嚴,也侵犯了財產上的利益。
當時披露的訴訟請求是,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龍形象、在媒體版面上連續90日澄清其與李小龍無關,賠償經濟損失2.1億元,以及維權合理開支8.8萬元。
真功夫官微當時回應稱,公司一系列商標是由國家商標局嚴格審查后授權的,雖也曾有過爭議,但并沒被判定商標侵權。廣州真功夫還表態稱,沒有更換品牌商標的計劃,也不會尋求庭外和解。
時隔三年后,這一訴訟終于迎來了開庭。近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官網新增開庭公告,原告為李小龍公司,被告為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市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廣州真功夫快餐連鎖管理有限公司,案由為一般人格權糾紛,案件于8月25日上午9時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目前案件還在審理中。真功夫方面表示,系列商標是由公司申請、國家商標局授權的,正研究案情準備應訴。
天眼查顯示,2004年1月份,廣州市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首次申請兩款功夫造型的圖形商標,不過目前的商標狀態均為“撤銷/無效宣告申請審查中”。
李小龍是知名華人功夫巨星,于1973年逝世,當時李香凝只有4歲。
2010年,李香凝陸續將其父親的商標所有權購買了回來,她計劃把這些資源重新進行整合。
從那時起,李香凝開始向包括真功夫在內的涉嫌商標侵權的企業提起維權,但最終不了了之。隨后的2012年,真功夫再次申請的形似李小龍形象的商標在多個品類上通過了注冊。
這一次,從法律層面來看,李香凝提出的2.1億元索賠維權,能成功嗎?
“我認為2.1億元的這個金額的索賠,很難獲勝。原告方索賠的金額,是參照明星成龍當紅時的代理費金額計算的。這個計算方式有重大問題,二者沒有可比性。”楊兆全告訴雷達財經,在本案爭議中,李小龍不是代言人的身份出現的。
楊兆全進一步指出,維權難度有三個方面:
一是原告方超過了法律規定撤銷商標的時間。法律規定對商標侵權有異議申請撤銷的,應該在五年之內提出。真功夫商標已經使用十五年之久,遠遠超過最長期限了。
二是真功夫的圖形,是否和李小龍形象構成高度相似,存在爭議。我們看到,二者在服裝和動作上高度相似,但是法律上的侵權,比較的核心部位應該在面部相似度上。面部是否構成高度相似,還有疑問。
三是商標法上“一般人判斷原則”,可能不支持侵權。真功夫圖標,在一般人看來,是一個抽象人物形象,一般人不會認為是具體某個人的形象。更不會認為是圖標上的真實個人在為公司代言。
曾花費百萬元打造商標
真功夫官網顯示,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1990年創立。但這家連鎖快餐店最初名叫“168甜品屋”,后來又更名為“雙種子”。
1990年6月,17歲的潘宇海開始創業,在東莞長安鎮創辦了真功夫的前身“168甜品屋”,當時主營甜品、粥品和湯粉,在當地小有名氣。
1994年,潘宇海準備擴大經營“168甜品屋”,但苦于缺錢缺幫手。恰好這時蔡達標與潘敏峰這對夫婦經營五金店失敗,轉投潘敏峰的弟弟潘宇海。
潘宇海隨即拿出“168甜品屋”50%股份給蔡達標、潘敏峰夫婦,同時將“168甜品屋”更名為“168蒸品店”,與姐姐、姐夫一同經營。
隨后,真功夫仿照麥當勞,建立起中央廚房和“自動化+標準化”的門店流程,研制出電腦程控一體化蒸柜,實現餐廳無需廚師、80秒取餐,攻克了“中餐標準化”這一難題。
1997年,蒸品店走上連鎖擴張之路,名字也從“168蒸品店”改名“雙種子”,在東莞虎門鎮開出第一家“雙種子”蒸品餐廳。
但隨著“雙種子”走出東莞來的廣州市場,這里茶樓文化當道,西式快餐也流行,潘宇海的蒸品店難以符合城市人的胃口。
一番探討后,公司與業內知名營銷策劃專家葉茂中合作,對公司品牌和全國性經營戰略進行了定位策劃,推出了“真功夫”品牌,logo也變為了“功夫龍”人物形象。據悉,邀請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為其策劃,花費金額達到4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葉茂中曾任中央電視臺廣告策略顧問、清華大學特聘教授,2008年被評為“中國廣告30年突出貢獻大獎”,服務過“圣象地板”、“北極絨保暖內衣”、“柒牌男裝”、“紅金龍”、“蟻力神”等多個品牌。
對真功夫來說,新的“功夫龍”形象做LOGO,門店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但當時真功夫拒絕了葉茂中的一個建議,也為日后的爭議埋下了隱患。
葉茂中《廣告人手記》中提到,在給真功夫做品牌策劃時,為了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功夫文化”,因此創立了一個武藝高強、體格健美、正氣凜然的功夫高手形象。
這個功夫高手形象是誰呢?李小龍公司代理律師葉芳向媒體提供的證據顯示,2004年,真功夫知識產權登記書備注信息為:“真功夫圖形”內容為由李小龍功夫造型圖案及“真功夫”“蒸的營養專家”文字組合組成的造型圖案。
從該信息可確定,真功夫明知在使用李小龍形象。但隨后其創始人蔡達標拒絕了葉茂中公司“與李小龍后人聯系取得授權”的建議,還公開與電影《功夫》《霍元甲》合作營銷。
2004年6月,第一家真功夫在廣州開業。到2005年年底,真功夫已經在全國開出100家直營連鎖店,成為“中國第一中式快餐連鎖”品牌。
內斗風波后發展緩慢
隨著門店快速擴張,真功夫也將上市提上了日程。但突如其來的內斗,讓其元氣大傷。
2006年9月,蔡達標和潘敏峰的感情破裂,雙方協議離婚。為換取子女的撫養權,潘敏峰將自己在真功夫25%的股權讓渡給了蔡達標。有了前妻的股權,自此蔡達標在真功夫持股達到50%,與潘宇海的股權比例對等。
據悉,早期階段真功夫的主導權一直在潘宇海手中,他是大廚,擅長菜品開發。而對真功夫轉型成功做出巨大貢獻的蔡達標,擅長戰略規劃,希望將門店拓展至全國市場,更醞釀著真功夫的上市計劃。
2007年開始,蔡達標在企業內部開始實施“去家族化”改革,推行標準化管理,并大量引進外部經理人,潘宇海被逐漸架空。
當年10月,蔡達標引入中山聯動和今日資本(香港)投資,蔡和潘的股權同時被稀釋到了47%,而蔡達標通過控股真功夫股東之一的中山聯動66.67%股權,在真功夫的股權比例反超潘宇海。
天眼查顯示,今日資本(香港)和中山聯動目前仍各持有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3%的股份。
隨后公司內斗進入白熱化,2009年4月潘敏峰狀告蔡達標,欲索回25%的股權;8月,潘敏峰在真功夫財務辦公室搶走若干財務資料。
2011年4月1日,潘敏峰首次發表公開聲明譴責蔡達標,從而讓家族內斗公之于眾。在這之前就已潛逃的蔡達標于4月22日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2013年12月,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認定蔡達標職務侵占和挪用資金兩項罪名成立,判處其有期徒刑14年,沒收個人財產100萬元。
隨著創始人內斗,真功夫的上市計劃成為泡影,估值也出現下滑。2012年,今日資本因上市無望退出,真功夫估值33億元。2016年,蔡達標持有的14%股份2.18億元低價在廣州產權交易所拍賣,顯示真功夫估值折半。
據界面新聞報道,2020年時,真功夫在全國擁有600多家門店,均為直營。但疫情的到來,真功夫不得不關店止損。當年5月,受疫情影響,真功夫位于廣州財富廣場、開業逾15年的老店宣告結業。
據ZAKER援引第三方數據,如今真功夫的門店數量僅有500余家。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9月30日,鄉村基擁有1145家直營門店;老鄉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擁有1073家門店,且兩家均在籌備上市,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
而真功夫,不僅要面對同行們的競爭壓力,還惹上商標侵權官司,難言輕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