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外賣“三支箭”,射向“自己人”
出品/錦緞研究院
撰文/穆陽
中國科技大廠的“內卷”神功,越來越國際范兒了。
國內“外賣大戰”剛有退火跡象,鮮為人知的是,1.8萬公里外的巴西市場,滴滴對美團的阻擊戰已呈白熱化。
巴西是拉美最大的經濟體,人口超2.1億,外賣市場規模達120億美元,年增長率約20%,是全球第五大外賣市場。該市場長期被本土平臺“iFood”壟斷,占據約80%市場份額。
今年5月12日,美團旗下海外市場外賣品牌“Keeta”宣布將進軍巴西。不足月余,6月9日,滴滴宣布重啟其巴西外賣業務“99Food”。
本應是一場中國雙龍鏖戰巴西地頭蛇的戲碼,未成想,一開場便扭曲成了一場內卷傾軋局。
“攘外必先安內”,100年過去了,這一隱喻的含金量依舊成色十足。
01
滴滴外賣的“三支箭”
整理巴西與國內兩地公開媒體信息可知,從業務重啟至今僅兩個月,滴滴在巴西外賣市場已連發三支箭,直指它的老對手美團。
1、與商戶簽訂限制性協議
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下旬,巴西當地自媒體率先爆出,滴滴的99Food,與當地部分知名連鎖參與商戶取得接觸,提供給單個商戶提供數百萬元的現金激勵(預付款),簽訂針對美團Keeta的限制性合約。部分合約內容顯示,禁止商戶與美團Keeta合作,但可以繼續和巴西本國的iFood外賣平臺合作。
圖: 99Food與部分商戶簽訂的限制性協議部分內容(附譯文);來源:極光新聞
7月初,巴西媒體《O Globo》跟進報道,證實了該行為并曝光了更多細節。
圖:《Globo》相關報道;來源:《Globo》官網
此后,滴滴99Food在向媒體的回應中承認,確實與部分商戶簽訂了類似的限制性條款,并稱此舉是一種面向核心商戶的戰略行為。
圖:關于滴滴99Food回應內容的新聞報道。來源:IstoeDinheiro官網
對于略通曉巴西外賣市場歷史的人而言,滴滴99Food的這一“戰略行為”,實則頗耐人尋味——實際上,其本身亦在巴西市場曾深受限制性條款之苦。
作為2019年成立,最早扎根巴西市場的中國外賣品牌,99Food曾于2021年遭遇巴西本土外賣巨頭iFood的限制性條款發難,要求商戶選邊站。
最終,市占率約為5%的滴滴99Food,在市占率80%的iFood壟斷式不正當競爭擠壓下,最終于2023年選擇暫停該業務。而在此后,在該事件的促動下,巴西本國反壟斷組織CADE出臺新規,對iFood不正當行為做出了限制。
據稱,美團Keeta已就滴滴99Food這一行為發起訴訟,當地法院已經立案。據圣保羅頁報報道,目前,99Food已接觸當地超過100家頭部餐飲連鎖,提供合計9億雷爾(約12億元人民幣)的現金預付激勵,以簽訂針對美團而不限制iFood的限制性條款。
圖:《圣保羅頁報》報道
2、在搜索引擎中競購關鍵詞“Keeta”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向來系軍事戰略中的鐵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作為核心流量入口,扮演著古代“糧道”的重要角色。
因此,在過去20余年互聯網戰役之中,將它人知名品牌名稱、商業標識,作為搜索引擎關鍵詞予以競購,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戰術捷徑”。
在國內市場,從早年間的“大眾搬廠”,到近年的“泡泡瑪特”,類似典型案例層出不窮。根據司法判例可知,這類行為通常被判定為劫持競爭對手流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這一充滿爭議的打法,亦被出現在了海外輿論的視野內。
根據媒體報道,此前,滴滴的99Food,通過在Google上競購“Keeta”關鍵詞,致使用戶搜索“Keeta”時會優先顯示99Food的廣告。美團Keeta遂向巴西當地法院針對99Food該行為提起訴訟。
當地時間8月11日,圣保羅法院簽發禁令,判令99Food三日內停止涉案行為,逾期將處以每日2萬雷爾(2.6萬元)的罰款。
圖:禁令內容。來源:極光新聞
3、起訴Keeta品牌標識商標侵權
滴滴99Food射向美團Keeta的第三只箭,是一宗商標侵權訴訟。
根據媒體報道,訴訟文件顯示,99Food指控Keeta在顏色、圖形與字體上涉嫌刻意模仿99Food,易使消費者混淆,并請求法院責令Keeta立即更換標識。
有意思的是,中國公眾所熟知的是,滴滴的本命色是“橙”,美團的本命色是“黃”。而在巴西市場,二者外賣品牌的主色調,則均為“黃”。
圖:滴滴99Food品牌標識VS美團Keeta品牌標識。來源:網絡
根據巴西當地媒體報道稱, 99Food在起訴書里表示,通過反光鏡“看到的Keeta的‘ee’,是‘99’”,故而與其99Food標識構成近似混淆,涉嫌商標侵權。
同據當地媒體報道,Keeta方面就該法律糾紛回應稱,其標識和配色已與美團品牌關聯超過14年,且與Keeta品牌本身關聯三年。實際上,美團國際化品牌Keeta自2023年5月便在香港推出,隨后在沙特阿拉伯市場落地,品牌顏色系沿用美團品牌黃色。
“ee”到底是不是“99”,這起頗具喜感的商標糾紛,最終還須由法院做出最終裁決。
02
顯而易見的啟示
進入2025年以來,從實體產業到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即“反內卷”。毋論光伏行業,還是鋰電行業,均對這一時代意志做出深刻注腳:“內卷”到最后,無人可幸存。
這一點,通過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市值的“瀑布殺”式K線圖,可見一斑。
誠然,商業競爭向來殘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不應臆測科技大廠們每一重商業策略背后的動因。但就其間的合理性與經濟性,亦有諸多顯而易見的啟示值得警醒:
1、戰略迷霧:內卷無益,合縱破局
一如文前所述,巴西外賣市場長期由本國大鱷iFood一枝獨秀,市場份額超80%。來自中國的99Food 與Keeta,欲在此分一杯羹,毋論早晚,勢必要與iFood正面交鋒。
然而,寧可耗費巨資,與核心商戶簽訂限制性合同,限制其與美團合作,此舉不僅背離商業邏輯,更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令人費解之余,還讓外人看了笑話。
誠如《戰國策·齊策》所述,“分則力弱,合則勢強”。早就遭遇過iFood“霸凌”的99Food,理應更諳此中滋味。2019年至2023年間,99Food在巴西外賣市場最高僅占5%份額。當前卻試圖以“金元外交”換取市場先機,限制潛在盟友美團,不僅削弱了共同對抗iFood的合力,更是一步棋之后,將自身置于了孤軍奮戰的困境。
企業出海,戰略抉擇尤為關鍵。限制性合同看似短期內遏制了后進者,但從長遠看,既無助于挑戰iFood,也無益于自身市場拓展。相反,若能與美團形成“合縱”之勢,共同對抗iFood,方能分散其火力,在異國打破“苦之已久”的市場壟斷。
如是,兩個新入局者間的協同作戰,才是打破iFood壁壘的上策。
2、內卷外化:企業出海,自縛之困
中國企業出海,本欲在國際市場開拓增量空間,卻不幸陷入“內卷外化”的怪圈。此種“將箭射向自己人”的競爭邏輯,不僅削弱了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更損害了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整體形象。
巴西外賣市場的競爭,即折射出這一困境。
滴滴與美團若持續內耗,iFood勢必將坐收漁利。內斗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讓iFood的霸主地位更加穩固。
《詩經·小雅·棠棣》有云:“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毋論滴滴,抑或美團,均亟需對此古訓有深刻感應,盡早偃旗息鼓掉異國戰場中的低級爭端。
這正如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中所言:“成功的競爭者不在于擊敗所有對手,而在于找到差異化的定位。”滴滴與美團若能各展所長,細分市場,差異化競爭,方能在巴西市場站穩腳跟,以圖長遠。
以上,“內卷”沒有贏家。這一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