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三國殺”燒掉300多億后,阿里暫時贏了?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映山紅
編輯/娜娜
8月下旬,京東、美團、阿里,三家巨頭先后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這三組財報,猶如三張戰局地圖,清晰呈現出即時零售“三國殺”的激烈戰況:美團經營利潤如自由落體般暴跌98%,京東凈利潤也慘遭腰斬,而阿里卻憑借穩健表現,實現股價如火箭般竄升。這場由互聯網巨頭主導的行業混戰,正如同一場洶涌澎湃的海嘯,推動著外賣及即時零售市場迎來格局重塑的關鍵時刻。
從行業邏輯的深度視角來看,這場最初由京東率先點燃戰火的“三國殺”,其核心早已從簡單粗暴的價格比拼,悄然轉向供應鏈效率與用戶體驗的深層較量。筆者認為,即時零售的本質,其實是“用時間換空間”,這就如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它極大地考驗著平臺對本地供應鏈的整合能力,能否像精密的齒輪一樣,將各個環節緊密咬合;考驗著配送響應速度,是否能像閃電一樣迅速;考驗著用戶需求匹配精度,能否像狙擊手一樣精準。
但現實是殘酷的,外賣及即時零售并非人們想象中的高利潤領域。餓了么在市場中艱難運營了十幾年,至今仍在盈虧線邊緣苦苦掙扎;京東外賣更是陷入“送一單虧一單”的困境,每一次配送都像是在滴血;美團即便坐擁近七成的市場份額,經營利潤率也猶如在薄冰上行走。筆者認為,外賣自然增長已逐漸進入穩定期,就像河流進入了平緩的河道,這意味著,巨頭們看似在廣闊的市場中廝殺,實則是在有限的存量市場中爭奪那寶貴的話語權,每一場戰斗都充滿了血腥味。
美團CEO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感慨道:“我們堅決反對內卷。一旦行業競爭回歸理性,我們會看到優勢能創造更多價值。”這句話,更像是在他在美團自身承受重創后的深刻反思。但這場較量,顯然還遠未到鳴金收兵的時候。
當資本熱潮如退潮般漸漸消散之時,單純依靠補貼的戰爭模式將難以為繼,就像燃燒的火焰漸漸失去了燃料。未來,誰能率先建立起“效率+體驗”的堅固護城河,誰就能在這場格局重塑的大戰中占據主動,成為最終的贏家,笑到最后。
一、三巨頭財報共同揭示了什么趨勢?
先來看美團。美團二季度收入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看似增長穩定,不過經營利潤和凈利潤出現下降,其中,經營利潤為2.26億元,同比下降98%;經調整凈利潤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89%,用“流血”來形容毫不為過。美團在財報中無奈指出,本季度開始的非理性競爭,對行業的短期健康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再看京東,今年二季度,京東實現營收3567億元,同比增長22.4%。具體來看,京東零售(包括京東健康及京東工業)、京東物流(內部及外部物流業務)均取得雙位數增長。另一方面,經調整凈利潤僅74億元,同比大跌49%。外賣大戰的燒錢補貼在這一季度顯出代價,新業務(主要包括京東外賣、京東產發、京喜及海外業務)成為拖累集團業績的關鍵因素,當季虧損高達147.8億元,導致總體凈利潤腰斬。媒體普遍認為,這次的京東財報“增收不增利”,甚至出現凈利潤嚴重下滑,顯然是新業務中的外賣補貼戰造成的。
最后看阿里,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公司營收2476.5億元,同比增長2%。剔除已出售高鑫零售和銀泰業務影響,集團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0%。2026財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423.82億元,同比增長76%。由于對AI+云、消費兩大戰略領域的投入持續收獲成效,核心業務收入增長保持強勁。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26%,創三年新高,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即時零售業務快速取得階段成果,8月前三周帶動淘寶app的月度活躍消費者同比增長25%,中國電商集團的月度活躍消費者和日訂單量持續創新高。從整體財報來看,阿里憑借其他業務的良好表現,實現了盈利增長,在這場三國殺中,成為了那個目前還能賺大錢的玩家。
不過,三巨頭的財報卻共同揭示了以下幾個趨勢:
1、“即時零售”成為必爭之地:無論是京東的重金切入、阿里的生態化反,還是美團的堅守與拓展,都說明高頻、即時性的消費需求是必須抓住的重要流量入口和增長點。
2、AI技術成為未來競爭關鍵:阿里all in AI基礎設施,京東落地AI于零售場景,美團探索無人配送,技術投入的多少和商業化落地的效率,將深刻影響未來的成本結構和用戶體驗,是降本增效和創造新體驗的關鍵。
3、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監管的介入叫停了惡性補貼競爭,單純“燒錢”的模式難以為繼,平臺需要更關注供應鏈效率、用戶體驗和生態協同,真正的競爭將從表層的補貼轉向底層的運營、技術和服務能力。
二、美團真的沒壁壘?
有人認為美團沒有壁壘,理由是在這次外賣大戰中,遇到阿里燒錢競爭就有些力不從心。但這種觀點未免過于片面。美團歷經多年發展,構建了龐大且復雜的生態體系,其壁壘是多維度的。
在商家資源方面,美團與大量商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多年的運營讓美團積累了豐富的商家數據,能夠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時段、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為商家提供精準的運營建議,幫助商家提升銷量。這種深度的服務,使得商家對美團有較高的粘性。以餐飲商家為例,美團通過大數據分析,能為商家推薦適合當地口味的菜品組合,優化菜品定價,合理安排配送范圍等,這些服務不是新進入者短期內能夠復制的。
在騎手配送體系上,美團構建了一張覆蓋廣泛、響應迅速的即時配送網絡。擁有近800萬騎手的龐大隊伍,美團在配送效率上有著顯著優勢。通過智能調度系統,美團能夠根據騎手位置、訂單分布、路況等多種因素,實現訂單與騎手的最優匹配,確保配送時間盡可能縮短。例如在高峰時段,系統能快速規劃出最優配送路線,避免騎手繞路,提高配送效率。而且,美團長期積累的配送經驗,使其在處理惡劣天氣、突發狀況等方面也有一套成熟的應對機制,這是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搭建起來的。
在用戶端,美團通過多年的運營,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美團APP不僅提供外賣服務,還涵蓋了酒店預訂、旅游、到店餐飲等多種本地生活服務,形成了一站式的生活服務平臺。用戶在美團上能夠滿足多種生活需求,這種便捷性使得用戶對美團形成了較高的依賴度。例如,用戶在訂外賣時,可能順便就會查看周邊的酒店信息,或者購買電影票等,這種一站式的服務體驗,增加了用戶的粘性。所以,美團并非沒有壁壘,只是在資本的沖擊下,短期利潤受到影響,但它長期積累的優勢依然存在。
三、阿里暫時贏了?
從這季度財報來看,阿里確實表現亮眼,凈利潤大幅增長76%。這得益于阿里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擁有龐大的流量入口,為餓了么和淘寶閃購帶來了大量潛在用戶。支付寶作為廣泛使用的支付工具,與淘寶閃購、餓了么的支付環節無縫對接,提升了用戶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消費閉環。
在流量整合方面,蔣凡主導下的淘寶閃購取得了顯著成效。淘寶閃購自今年4月上線以來,通過與淘寶的深度融合,淘寶閃購利用淘寶的流量優勢,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戶。同時,淘寶閃購推出的低價策略和豐富的商品品類,也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粘性。
然而,阿里并非高枕無憂。雖然短期流量增長迅速,但如何將這些新用戶轉化為長期穩定的客戶,是阿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旦補貼力度減弱,用戶是否還會繼續留在平臺,保持高頻的消費習慣,尚待觀察。而且,在配送效率等方面,與美團相比,阿里仍有提升空間。所以,說阿里暫時贏了,只是基于當前財報數據的一種表象,未來的競爭依然充滿變數。
四、京東漁翁得利?
京東挑起外賣大戰的戰火,通過“零傭金”+“百億補貼”+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等方式強勢入場,吸引了大量騎手和用戶,成功在短時間內打開了市場。其新業務中的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99%,為京東帶來了顯著的流量和用戶增長。京東利用自身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商品選擇和更優質的服務體驗。例如,京東與眾多線下商家合作,推出了生鮮、日用品等即時配送服務,滿足了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的即時需求。同時,京東借助外賣業務,進一步提升了用戶對其平臺的粘性,促進了其他業務的發展,實現了“以外賣提流量,以流量養生態”的初步目標。
從目前來看,京東在外賣大戰中確實獲得了一定的利益,吸引了新用戶,拓展了業務邊界,但這并不意味著京東就是漁翁得利的“贏家”。外賣市場競爭激烈,美團和阿里也不會坐視京東崛起。美團憑借其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商家資源,必然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阿里則依靠強大的生態系統和技術實力,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提升配送效率,與京東展開競爭。京東在后續的發展中,還需要不斷投入資源,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鞏固已有的市場份額,才能在這場三國殺中真正笑到最后。
五、行業如何正向發展?
王興多次強調堅決反對內卷,這反映了當前外賣及即時零售行業競爭的非理性。在這場“三國殺”中,各大平臺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惜投入巨額補貼,進行低價競爭,這種競爭方式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吸引用戶,但從長期來看,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那么,行業該如何實現正向發展呢?
1、回歸商業本質,提升服務質量
平臺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即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包括確保商家提供的商品質量可靠、種類豐富,配送服務快速、準確、安全。例如,美團可以進一步優化其商家篩選機制,確保入駐商家的食品衛生安全,提升菜品質量。在配送方面,不斷優化智能調度系統,提高配送效率,減少用戶等待時間。京東可以利用其強大的供應鏈優勢,確保配送商品的品質,實現“品質外賣”。阿里則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商品推薦,優化用戶購物體驗。
2、創新業務模式,拓展市場空間
各大平臺應積極創新業務模式,尋找新的增長點,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價格競爭。例如,美團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本地生活服務,除了現有的外賣、酒店預訂等業務,還可以拓展到上門維修、家政服務等領域,進一步擴大業務版圖。京東可以利用自身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的優勢,開展更多的生鮮電商即時配送業務,滿足用戶對高品質生鮮產品的即時需求。阿里可以借助其強大的技術實力,推動無人配送、智能零售等創新業務的發展,提升行業的科技含量。
3、加強行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平臺之間不應只是惡性競爭,還可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例如,在配送資源共享方面,各大平臺可以探索合作模式,實現騎手資源的合理調配,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在商家資源方面,平臺可以共同建立商家信用評價體系,規范商家經營行為,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此外,平臺還可以與政府、社會組織等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4、推動技術升級,提升運營效率
技術的升級是推動行業正向發展的重要動力。平臺可以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領域的投入,提升運營效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訂單分配和配送路線規劃,提高配送效率;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消費習慣,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商品的實時監控和庫存管理,降低運營成本。美團、京東、阿里都在積極布局技術領域,未來誰能在技術應用上取得更大突破,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寫在最后
外賣與即時零售的“三國殺”仍在激烈進行,美團、京東、阿里各有優劣,目前的戰局只是階段性的呈現。行業要實現正向發展,需要各大平臺摒棄內卷式的競爭,回歸商業本質,通過創新、合作和技術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共同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