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在中國內地擴張盤點 來源: 聯商網 2005-02-21 16:31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一.家樂福2004年在中國內地新開店盤點 家樂福2004年在中國新開了16家店 ●1月8日,由家樂福開設的徐州悅佳超市開業,即將正式更名為家樂福。 ●2月17日,家樂福烏魯木齊大巴扎店開業 ●2月27日,家樂福上海萬里店正式營業,該店面積9600平米。 ●3月17號,家樂福北京中關村店開業。 ●4月28日,家樂福濟南首家店開張。 ●5月21日,家樂福在北京的第六家大賣場雙井店開業,賣場面積11990平方米。 ●5月28日,家樂福在大連的第二家店中山店開業。 ●6月1日,家樂福沈陽金牛店開業。 ●6月29日,家樂福廣州第二店“康王店”開業。 ●7月29日,家樂福沈陽第三店文化店開業。 ●8月25日,家樂福大連第三店新華綠洲店開業。 ●9月29日,家樂福哈爾濱會展中心店開業 此店位于紅博世紀廣場內。 ●9月30日,家樂福在烏魯木齊的第二家店南湖店開業 ●12月18日,家樂福哈爾濱樂松店開業,位于樂松廣場內。 ●12月29日,家樂福合肥長江路店開業,總營業面積為8000平方米。 ●12月29日,家樂福上海聯洋店開業 相比2003年新開6家和2002年新開8家店,家樂福在2004年的開店速度明顯加快,開店的城市主要是位于一級城市。在新開大賣場的同時,家樂福旗下的標準超市冠軍超市和迪亞折扣店都進入了中國。2004年4月,家樂福在中國內地的首家冠軍超市在北京開業,目前在北京開出了6家冠軍超市。迪亞折扣店在中國內地已經開出了130多家,其中在上海有 100多家,折扣店往往銷售種類較少的食品、個人護理和清潔用品,選址通常在大廈的一樓或地下室,經營面積約為30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較容易實現迅速擴張。 二、家樂福中國內地門店統計和分布 截至到2005年1月31日,家樂福在中國已擁有 58家店。其中上海8家、北京6家、天津5家、青島2家、武漢3家、寧波1家、深圳2家、珠海1家、東莞1家、南京1家、無錫1家、成都4家、重慶2家,沈陽3家、大連3家、長沙1家、廣州2家、昆明2家、哈爾濱3家、蘇州1家、杭州1家 濟南1家、徐州1家、烏魯木齊2家、合肥1家。 具體分布如下 注:家樂福成都第四家店雙橋子店在2005年1月31日開業。 三、家樂福計劃開新店或有意向進駐的城市 根據媒體報道整理 家樂福中國總裁表示:除了繼續鞏固現有店鋪的市場外,家樂福也計劃進軍新的城市。他表示,家樂福將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城市每座城市新開12家店鋪,在其他一些大城市各自新開6到8間新店。 迪亞天天 家樂福將在2007年前在中國開設600家名為DIA折扣店。計劃2005年新開100家迪亞品牌的新店,目前,家樂福在華正以每周兩家的速度開設折扣店,將集中進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大城市。 冠軍超市: 目前僅局限在北京開店,預計2005年在北京新開10-15家冠軍超市。 四、家樂福2004年遭遇媒體負面曝光事件盤點 根據媒體報道整理,曝光次數:22次 曝光事件如下: ▲11月底,家樂福重慶棉花街店銷售的某些品牌速凍火鍋食品沒有注明產地和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期等。(重慶晚報) ▲11月28日,一顧客在北京方莊家樂福超市購買了一袋超市自制燒餅,發現燒餅里有一只蟑螂。(法制晚報) ▲11月下旬,家樂福濟南解放橋店因為某種糾紛而遭遇停電,停業時間長達8天。(濟南大眾日報) ▲11月下旬,南京家樂福超市銷售某黑作坊生產的“啤酒鴨、啤酒雞”,該作坊沒有檢驗檢疫證、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健康證。(現代快報) ▲11月中旬,一顧客在武漢家樂福超市因為將一袋茶葉私自拆開嘗了一下,結果超市不僅要求顧客賠償商品,還要顧客像犯罪嫌疑人一樣手拿商品進行拍照,說是預防犯罪。(楚天廣播電臺) ▲10月下旬,家樂福重慶棉花街店銷售過期掛面,面里出現黑色小蟲,遭遇顧客投訴。(重慶晚報) ▲9月24日,一顧客在重慶家樂福棉花街店購物時,不小心碰了一下保安,竟遭到一頓拳腳。(重慶晨報) ▲9月下旬,家樂福重慶江北金觀音店銷售黑作坊生產的土鴨。(重慶晚報) ▲9月中旬,一顧客投訴天津河北區家樂福的電子秤里墊白紙導致商品分量不夠,超市稱是工作人員失誤。(天津城市快報) ▲9月14日,家樂福重慶棉花街店被查出銷售的散裝月餅無生產日期,也沒有任何包裝。同時一盒超市自制的月餅發現有三種不同生產日期的月餅。(重慶晚報) ▲8月底,家樂福沈陽文化店銷售某黑作坊生產的拌菜,標簽上標明是“自制”,該黑作坊沒有工商執照。(沈陽今報) ▲8月下旬,一顧客穿著新鞋子進家樂福北京方圓店購物時,被當成是偷鞋賊。(新京報) ▲7月2日,北京市質監局公布了有關零售企業果蔬農藥殘留及有害金屬監督抽查結果,在“毒菜毒果”的銷售者中,家樂福“榜上有名”,其中關村店出售的芥蘭檢測有農藥氧化樂果殘留,被責令整改。(中國經濟時報) ▲7月2日,一顧客在家樂福上海古北店買了臺空調,結果商家送貨竟連續送錯3次。(解放日報) ▲7月,北京法院對顧客狀告家樂福“如需發票,請在一個月內辦理”霸王條款一案作出判決,判決家樂福條款無法律依據,消費者勝訴。(北京青年報) ▲6月18日,家樂福北京雙井商場一廣告牌突然掉下,將一顧客砸傷,超市被判賠償3300元。(北京娛樂信報) ▲5月25日,長沙家樂福超市銷售過期三個月的餅干,并拒絕向消費者公開道歉。(東方新報) ▲5月10日,重慶市工商局開展了兒童飲料食品專項整治,經抽查,渝中區家樂福7包過期果凍被當場繳獲。 ▲4月,一顧客在北京家樂福超市買了兩袋果丹皮,卻吃出了一小塊玻璃碴,還有一根小棍。經記者核實,該食品生產廠加工環境十分骯臟。(央視每周質量報告) ▲4月10日,懷疑兩女顧客抄價格,家樂福“便衣”暴打顧客。(杭州每日商報) ▲4月,北京方莊家樂福店慶促銷涉嫌刊登虛假廣告,海報上寫明的價格跟實際銷售價格不符,家樂福解釋是印刷失誤。(北京京華時報) ▲3月10日,南京家樂福超市銷售的散裝大米價格跟宣傳海報上的價格不符,遭遇顧客集體投訴。(南京日報) 注:在以上事件中,涉及商品質量問題有11次。 五、家樂福在華發展簡述 家樂福在華發展速度在外資企業中是比較快的,效益也是最好的,它的商品組合、價格策略、促銷方式、陳列布置等都是業內參考的榜樣,家樂福2003年在中國內地就已經開始實現贏利,但家樂福受到的爭議也最多,主要是違規開店、進場費、商品質量等問題。從目前的開店區域來看,主要還是立足一級大城市。家樂福目前在中國內地擁有多個合資伙伴:天津勸業、湖南益友商貿、遼成大、昆百大、江蘇悅達、西安世紀金花、廣百股份、上海聯華等。 (一)家樂福店長的權利 家樂福店長權利較大,比較靈活,把決策的權利下放到基層,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據介紹,家樂福店長主要有幾大方面的權力和責任,分別是顧客、賣場資產管理、商品、人員。這四個方面具體而言是: 一是針對顧客滿意制度,開設800熱線,每天早晨的一級主管的晨會,經常召開顧客圓桌會議,展開市調。 二是資產政策。具體了解店內資產的損害程度,例如店招等。每年年底給區域總經理做年度資產投資的預算。資產的決策主要由店長把握,一般花費店長自己決定,大的如幾十萬的花費就要由上司審批。店長下面的管理職員也是一樣,“一般的情況他們可以自己做主”。 三是掌握商品的安全庫存——OP系統,提出建議的定單量。進貨銷貨存貨有自動化系統,但要人工核查,并制定商品價格。一般店長會知道采購價和供貨商給的建議價,單店內自己可以調控這個價格,盈虧都由單店自己負責。 四是有關人事系統。店長控制好人事成本,會有一個比例,每人每小時的產出要控制好,并使管理層的流動率在5%以下。 但最能體現店長權力的,還是在有權決定商品定價上。一般來說,家樂福大賣場的商品是按照供貨商提供的建議零售價出售的,大部分不需要改變售價。可是由于競爭等原因,賣場不得不調整定價以適應市場和消費者,而在家樂福,制定價格的權力是完全掌握在店長手里的。不過由于每個賣場都是獨立的利潤中心,這部分由于價格調整而導致的成本變化也將由各店自己消化。 (二)家樂福采購說明 家樂福集團在上海設立了家樂福全球采購中國總部,專門采購中國產品,然后全部銷往國外的家樂福商場,主要出口到歐洲、南美洲和亞洲其它地區。 家樂福集團在華采購出口的產品種類主要包括家用百貨、紡織、家電、食品四大類。其中,玩具、工具、園藝用品、休閑家具、體育用品、旅游用品、箱包、節日用品、家庭用品、服裝、家用紡織品、家庭視聽器材、空調、微波爐、照相機、吸塵器、小家電等,都是需求量較大的產品。 家樂福全球采購的業務流程大致分為4個步驟,即尋找貨源、資格認證、組織談判與跟蹤生產過程。在尋找貨源階段,活躍在中國的家樂福產品專家們,會根據每個產品的具體技術標準與要求,尋找擁有足夠技術力量與生產能力的供應商。所有供應商必須經過家樂福專業人員對工廠考察與資格認證后,才能參與競標。在價格談判中,家樂福不僅根據投標價格的高低來挑選供應商,還會進行“使用情況測試”,以挑選出“性能價格比”最好的產品。當供應商進入生產階段,家樂福的產品專家將跟蹤生產的各個環節,對質量進行測試和監督,以保證大批量生產的產品質量。 (聯商網編輯整理,未經允許,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外資零售巨頭在華擴張盤點見聯商會員資料《零售》第一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