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關于抵制日貨的回答
來源:
聯商網
2005-04-13 10:39

2005年4月12日下午,外交部發(fā)言人秦剛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連日來,在北京和中國其他地方發(fā)生了一系列所謂“愛國”行動。這些行動是否得到了中國政府或公安機關的批準,或是一種自發(fā)行為?第二,4月10日,外交部發(fā)言人發(fā)表評論稱,中日關系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責任不在中方。中方這樣的說法有何根據?第三,一些示威者用石頭、塑料瓶等砸使館的玻璃窗,在場的警察視而不見,以致使館受到嚴重損壞。請問中國政府對此有何看法?為何不對這些違法行為進行譴責并作出道歉?
答:這次抗議示威活動是部分群眾由于不滿日方在對其侵略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態(tài)度和做法而自發(fā)舉行的。中國政府一直要求示威群眾冷靜理智、合法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在示威過程中出現的個別過激行為我們是不贊成的。為確保日本駐華機構和在華公民的安全,包括中國警方在內的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及時采取各種措施進行疏導,使事態(tài)很快得到了平息。中日關系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其根源日方是清楚的,值得認真反思。
問:周六反日游行中發(fā)生的一些過激行為在中國是非法的,中國警方將如何處理此事?是否會進行調查?中方如何對待日方的道歉和賠償要求。你發(fā)表談話稱,責任不在中方,請詳細介紹一下你的看法。盡管此次中方調動了大量警力,但仍未能阻止暴力行為。那么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答:這次抗議示威活動是北京市部分群眾由于不滿日方近來在對其侵略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態(tài)度和做法自發(fā)舉行的。中國政府一直要求民眾能以冷靜理智、合法有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在前兩次記者會上,我也表示,希望民眾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表達他們的愿望和意見。應該看到,為了維護日本在華機構和人員的安全,中方有關部門,特別是警方做了大量工作,無論是布置警力還是采取的措施都是及時的。你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采取這些措施,會是什么樣的情況?我要重申,對在示威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個別過激行為,我們是不贊成的。
我們注意到了日方的一些要求,并表明了我們的態(tài)度。
關于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和全國人民翹首以待,并正在作積極的準備。我們相信,2008年的奧運會在中國一定會很成功、很精彩,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弘揚。中國政府將繼續(xù)依法保護包括日本在內的外國在華機構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問:中方將采取什么措施改善中日關系?中方希望日方怎么做?過去這些年中,在中國發(fā)生了對美、日兩個中國重要貿易伙伴的大型游行示威活動,中方是否考慮到這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會產生什么影響?
答:中國政府在“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原則基礎上,發(fā)展中日長期穩(wěn)定的睦鄰友好政策沒有變,今后也不會變。日方對中日關系中的問題,特別是涉及中國人民感情的重大問題是清楚的。今后,中日關系如何發(fā)展,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
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我們愿意同各個國家開展友好合作。誰都不希望每天上街示威,都希望國與國之間平等相待,友好共處,共同發(fā)展。關于你提到的這兩次游行,我不知道你是否查閱了有關歷史資料,如果你了解這兩起游行的背景,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問:中日兩國民間活動是否已經失控?面對現在中日關系緊張局面,中方將采取何種措施改善兩國關系?
答:如何防止事態(tài)失控,這也是日方需要認真反思的。中日關系出現目前局面,原因大家都清楚,日方也清楚,兩國關系的改善不完全取決于中方的努力。
問:今天,溫家寶總理在電視中談到北京和其他城市發(fā)生的示威游行應引起日本對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反思。此話是什么意思?是否指日本應放棄爭任常任理事國,還是說日本應采取措施使其擔任常任理事國的愿望能夠為人接受?網上簽名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全球簽名人數已經超過三千萬,這是否對中國政府在日本入常問題上的立場產生影響?
答:關于安理會改革的問題,我剛才已經闡明了中方的立場。
近來中國民眾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有關中日關系問題的看法,不僅通過網站,還有其他方式。這種情況不僅發(fā)生在中國,其他國家的人民也有類似的感受和意見。為什么?這難道這不值得有的國家認真反思嗎?
我要強調的是,中國政府和世界許多國家對安理會改革問題都十分關注。中國政府將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本著對國家、對民族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妥善處理安理會改革問題。
問:能否確切地說明中國政府和人民究竟想要日本做什么?是要求日本教科書確切地反映二戰(zhàn)時期的歷史,或是要求日本官員停止參拜靖國神社?如果戰(zhàn)犯的牌位被移出靖國神社,中方會對此感到滿意嗎?中國是否要得到日本的道歉?如果是,中方希望誰來道歉,是天皇,還是別人?中方是否希望日本對中國和中國人民作出賠償?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解決兩國之間的矛盾?
答:中國人民的訴求,難道你不清楚嗎?難道日方不清楚嗎?近年來,中國民眾在有關問題上表達了強烈不滿的態(tài)度,中國政府也表明了嚴正的立場。道歉也好,其他方式也好,我們看重的是實際行動。我們不希望再出現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我們主張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原則來發(fā)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希望中日兩國人民能夠增進了解和友誼,兩國關系得到不斷發(fā)展,但這不完全取決于中方的意愿。
問:中方對于國內民眾抵制日貨的作法持何態(tài)度?
答:中日自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經貿合作取得很大成果。去年的雙邊貿易額已經達到1700億美元。中日經貿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我們希望日方能夠妥善處理歷史等涉及中國人民感情的問題。中日關系的改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兩國間良好的氣氛有利于經貿合作的發(fā)展。
如果沒有別的問題,謝謝大家出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