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加盟商加速上市,“錢大媽”賺快錢
來源/牛刀財經
撰文/金秀賢
進入秋冬季節,對于絕大多數地區人而言,吃新鮮的瓜果蔬菜似乎不再那么容易。
知名社區生鮮連鎖品牌錢大媽很會抓商機,發布了新的短視頻“搶鮮一步”,繼續致力于提供優質生鮮產品和服務。
眾所周知,錢大媽早年間依靠“不賣隔夜肉”、“日清”模式、“定時打折”機制的理念成功占領市場,吸引了眾多忠實消費者,并成功將加盟門店擴充到3000多家,一舉成為行業里的龍頭老大。
然而,正當錢大媽一路高歌猛進時,卻頻頻傳出旗下加盟店賠錢倒閉的消息,甚至傳出的上市消息也始終沒有下文。
明明生鮮是一門好生意,為什么卻難成就一個龍頭品牌么?
1、加盟未必是好生意
最早錢大媽是一家豬肉專賣店,并為了迎合廣東當地消費者“追求食材新鮮”的心理,主打“不賣隔夜肉”的經營理念。2013年左右,錢大媽開始進軍社區生鮮,實現全品類經營。
由于“錢大媽”生鮮超市始終堅持售賣的肉都是當天新進的,不會將隔夜冷凍肉放到第二天售賣,因此生意非常紅火,吸引了大量忠實消費者。
為了擴大經營規模,錢大媽進行加盟試水,并于2014年年底引入了標準供應商體系,與多家現代化農業規模種植企業達成合作,進行招商加盟。
在錢大媽官網上,詳細羅列了加盟“錢大媽”門店的條件。加盟合同期限通常為5年,初期加盟費用為3萬元,另外還需要投入品牌保證金、裝修及設備等一系列費用,算下來至少需要40萬元以上。
除此之外,錢大媽還會加盟商收取“品牌使用費”。在5年合同期內,開業半年后,錢大媽收取加盟店每天19:00前營業額的1%,從第2年開始,將會收取1.5%的營業額。
雖然錢大媽的加盟門檻并不低,卻依舊吸引了大批門店加盟。
據光明網報道稱,不少加盟商接受采訪都表示,自己了解加盟時,“錢大媽”品牌方宣傳毛利率在20%以上,并暗示只要加盟當年投資便可回本。
短短幾年時間里,錢大媽的門店便遍布全國各地,到2021年,錢大媽的全國門店總數已經突破3000家,巔峰時數量達到3700多家。
迅速的擴張令錢大媽成為了資本的寵兒,拿到了多輪巨額融資。據天眼查顯示,從2015年到2019年,錢大媽完成了D輪投資,其中不乏啟承資本、高榕資本等明星投資機構。當時錢大媽的市場估值一度高達85億到100億元。
不少媒體都報道稱,錢大媽正在籌備上市計劃,想要奔赴香港IPO上市。
然而,正當錢大媽發展一路高唱凱歌時,卻不料,其頻繁傳出負面消息,被迫停止擴張的步伐。
2021年年末,市面上出現了不少錢大媽加盟商維權的消息,尤其北京地區的錢大媽門店出現全部集中關停現象。
據央視新聞報道稱,不少加盟商都出現了嚴重虧損。很多加盟商加盟錢大媽后,非但沒能掙到錢,反而陷入“生意越來越好,錢越虧越多”的怪圈。
加盟商透露稱,加盟后根本沒有權利決定進多少貨、賣多少價,反而還要接受“被打折”虧本銷售模式,借此吸引大量人流,造成虛假繁榮的表象。不少加盟商賠的血本無歸,有人為了及時止損,只能選擇關店。
一時間,錢大媽加盟不再是一門好生意,多數人避之不及。
隨著輿論不斷發酵,錢大媽官方回應稱,公司管理層正在認真反思、深刻檢討會對加盟商給予更多切實的幫扶,并在發展過程中做好自查優化。
可以說,品牌通過加盟店的方式迅速擴張并沒有讓錢大媽真正壯大,反而阻擾了其前進的步伐。
2、預制菜也沒能解困
雖然錢大媽沒能如期望般順利上市,但資本仍對其寄予厚望。
據天眼查顯示,2022年7月,錢大媽獲得了E輪投資,由和智投資進行領投,具體交易金額并未披露。
在資本的支持下,錢大媽的野心再次施展。
此前,對于門店北上擴張失敗,錢大媽主要歸咎于南北生活和消費差異。
錢大媽“不賣隔夜肉”的經營承諾,非常符合華南地域消費者購買新鮮食材的需求,因此得以迅速建立品牌忠實度。但普遍北方消費者有囤菜習慣,對“不賣隔夜肉”的營銷敏感度并不高,進而影響了進店頻率。
為此,錢大媽改變了經營思路,啟動了預制菜項目“錢大媽大廚菜”,主攻短保類預制菜賽道。
在國內,雖然“預制菜”的定義、分類還比較模糊,但市場前景普遍被看好。
據安信證券研報數據預測,目前中國預制菜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預計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增長到6000億左右。
國海證券則分析稱,從長期來看,中國預制菜行業有望發展到3萬億元以上規模,是一片廣闊的藍海。
為了能在這個超級賽道上分一杯羹,錢大媽也下了功夫。
一方面錢大媽與老壇子、農耕記等連鎖餐飲,開發了盆菜、梅菜扣肉、發財豬手等數十款預制菜新品,讓口感、味道符合大眾需求,實現老少皆宜。
另一方面,錢大媽與自身的優勢日清模式相結合,強調“新鮮”概念,并在門店、菜吧多個渠道上線預制菜相關產品,進行積極推廣。
不過,預制菜江湖也并不容易嶄露頭角。很多資本還沒崛起,就紛紛被迫立場。陸正耀的趣店雖然靠著一場直播賣出2.5億元,卻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深陷虧損泥潭,陸正耀只能重操舊業賣起了咖啡;“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則被曝出在2022年時,就已經關停加盟店183家。
錢大媽雖然并沒有披露自己的相關業績,但預制菜明顯已不再是他們的宣傳熱點,似乎已經說明,其在預制菜賽道上走得也不順利。
3、擁擠的生鮮賽道,存活并不易
在轉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無果后,錢大媽再次將目標鎖在社區生鮮,并聚焦年輕人。
最近,錢大媽主打搶“鮮”一步的口號,并在實體門店的基礎上開放完善了線上“錢大媽”小程序。
同時,錢大媽的物流配送分為門店自提和外賣到家兩種模式。消費者可以選擇通過小程序下單后,再在附近的門店進行收貨,而為了確保新鮮度,所有下單產品會在第二天下午2點前送到門店。倘若要是不方便自提,也可以選擇外賣到家模式,屆時將會安排配送員送貨上門。
從某種程度來說,錢大媽正在逐步向生鮮電商的趨勢發展。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為3637.5億元,同比上升16.7%,預計2026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6302.0億元。
不過,看似生鮮電商行業賽道龐大,但其實競爭戰局也很激烈、復雜。
比起電商、社交等場景,買菜生意至今已經運營了幾十年,形成了從產地銷地批發到商超農貿市場售賣龐大且成熟的產業鏈。
因此,生鮮電商雖然一直忙著燒錢,但市場占有率并不高。據華經情報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生鮮零售下游渠道中線下零售渠道占比85.5%,線上零售渠道占比14.5%。
排名在前的幾家生鮮電商平臺,生存狀況都不太樂觀。
去年7月,生鮮電商行業頭部玩家每日生鮮突然宣布公司破產,全國門店紛紛倒閉,虧損高達105億元。
叮咚買菜雖然還在勉強維系,但虧損情況也很嚴重。為了存活下去,叮咚買菜執行“斷臂策略”,在西南等區域接連實現撤城計劃,借此實現降本增效,才算成功扭虧轉盈。
盒馬鮮生、京東七鮮超市、美團買菜等平臺,盡管都背靠大公司,卻也都在嘗試降低投入成本,力求實現盈利。
毫無疑問,錢大媽為了實現盈利,擴大規模,成功上市,正試圖把每一條路都進行一遍嘗試。但一番折騰后,好像還在原地踏步。
都知道生鮮是門大生意,老百姓離不開柴米油鹽。但老百姓對于生鮮的價格更加敏感,更愿意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因此一面保證生鮮的新鮮,一面又要讓老百姓買到實惠,更關鍵的是,還得保證自己能掙到錢,這筆經濟賬,其實并不容易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