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美團、阿里之后,中百也卷起了硬折扣
出品/觀點網
撰文/鄧棋中
京東、美團以及阿里等電商巨頭紛紛布局硬折扣賽道,不斷擠壓傳統商超的生存空間,許多傳統商超不得不跟著轉型,加入到這場混戰中。
近日,中百集團宣布,中百超市將于9月26日同時開業51家硬折扣商店,主要分布在湖北核心區域,包括武漢13個區和黃石市。
據了解,中百超市的硬折扣商店嚴格遵循“少而精”原則,每個品類僅保留1-2個頭部品牌或自有商品,SKU控制在800-1500個之間,較傳統超市減少70%以上。
通過調查此次新開的51家硬折扣商店位置布局,結合中百集團旗下的“中百羅森”便利商店分布可以看出,中百超市計劃打造1公里內的互補布局,便利商店側重即時消費,硬折扣商店則滿足批量采購需求。
不僅如此,中百超市的硬折扣商店還將充分發揮本土化優勢,聚焦健康消費的“百嶼森”系列,通過聯合湖北本地農戶、老字號工坊等本地企業,開發有機蔬菜、低脂酸奶、非遺工藝豆制品等特色商品。
此外,在中百超市51家硬折扣商店開業當天,中百集團旗下由中百倉儲孵化、以'硬折扣+民生品類'模式進軍零食折扣賽道、對標'零食很忙'等品牌的'小百惠折扣商店',其第二家門店也將同步落地中南拂曉城。
據悉,除小百惠折扣商店之外,中百倉儲推出的新業態還有FOODMART食品超市店及前置倉店。
不同于互聯網巨頭們依托的資本和規模的優勢,中百集團的主要優勢是本土化和高效率。
通過“優化布局+本土化商品”的策略,中百集團期望在京東、美團、阿里盒馬等巨頭混戰的賽道中建立“本土硬折扣超市”的差異化優勢。這也是競爭對手們短時間難以復制的優勢。
硬折扣江湖
實際上,所謂的硬折扣早已不是新概念。據了解,德國ALDI、法國Lidl早已憑借“2000SKU、90%自有品牌、30%價格降幅”橫掃歐洲,分別開出1.2萬和1.4萬家門商店。
而中國市場直到2022年還停留在“軟折扣”階段,主要還是以臨期食品、尾貨、電商退換貨為主,規模小、貨源不穩。
但在消費市場變化之下,硬折扣賽道近兩年發展十分迅速。據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硬折扣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
而且就目前來說,根據貝恩公司研究報告,該行業在國內的市場滲透率僅為8%,遠低于德國的42%與日本的31%。
再加上消費者對“低價高質”的需求激增,硬折扣模式精準匹配當前消費趨勢。一條高增速、低滲透、無絕對龍頭的賽道,瞬間吸引了所有玩家的目光。
當前,硬折扣賽道最受關注的就是京東、美團和阿里盒馬這三家電商巨頭之間的競爭。
具體看,阿里的盒馬系是入局硬折扣賽道最早的一個,8月29日,盒馬旗下的平價社區超市盒馬NB正式更名為“超盒算NB”。
與此同時,盒馬也宣布進入到加速擴張的階段,17家新商店在蘇浙滬10個城市集體開業,強勢進入寧波等新市場。超盒算NB延續了平價社區超市的定位,主打“極致性價比”。
據網絡公開信息顯示,超盒算NB采取小商店經營模式,主打社區小商店,線下門商店從員工工作方式再到裝修風格,都遵循極簡,能省則省。在選品上,遵循“寬類窄品”的邏輯,平均1500個SKU,同一類型的商品種類保持單一性,聚焦高頻剛需商品以契合家庭日常消費需求。
盒馬的供應鏈邏輯是依托盒馬鮮生產地直采體系,其自有品牌占比達到了60%,主要聚焦一日三餐、生鮮等高頻場景,簡單來說就是盒馬用“小商店+生鮮+高比例自有品牌”切入社區,做的是“折扣版菜市場”,靠高頻生鮮拉動復購。
在超盒算NB上線的同一天,美團旗下自營硬折扣商店“快樂猴”全國首商店于杭州正式開業。依照目前情況看,美團的小象超市承擔著即時零售的線上重任,而線下零售將由硬折扣商店項目“快樂猴”來補全拼圖。
美團快樂猴的經營方式與超盒算NB相似,也是以社區運營為基礎,門商店面積在800-1000平方米,SKU約1200個,自有品牌300款,定位為社區一日三餐,價格比盒馬NB低10-30%,其最大的優勢是依托美團強大的生態流量與即時配送優勢。
而相較于盒馬和美團兩家的社區商業模式,京東硬折扣商店的規模更大,采取了“大商店型、多SKU”的運營策略,單商店面積達到了5000平方米,SKU超過5000個,旨在實現家庭日常的一站式采購需求。
據了解,京東依托的是多年所積累的自營采銷、物流倉配、供應商資源等優勢,用規模優勢壓低進價,用高效率控制損耗。
雖然其自有品牌率只有20%,但5000+的SKU使得自有品牌種類多,部分商品京東直接與工廠合作定制,跳過品牌環節,實現工廠到貨架的極短鏈路,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京東的打法是想通過大包裝、低成本的白牌商品鎖定價格敏感型客戶,同時與旗下七鮮、京東超市等業態形成互補,以此在下沉市場挖掘增量。
總的來說,無論是阿里盒馬的小商店經營模式,還是美團的“社區折扣+外賣履約”路線,亦或是京東“大商店+全品類+重供應鏈”的打法,零售賽道互聯網巨頭的加入都對傳統商超造成強烈的沖擊。
中百的努力
中百集團此次硬折扣商店集中開業,則是一次傳統商超的破局嘗試。近年來,傳統零售出身的中百集團正積極推進轉型,以應對零售行業變革。
在線下,中百集團在2024年5月宣布正式成為“胖東來”的學徒,執行“胖改”,包括對內要求中百倉儲及其經營的大業態,即大賣場及綜合超市,聚焦胖東來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商品陳列、動線布局以及營銷策略等核心領域進行學習。
針對社區超市小業態,則借鑒便利店運營管理經驗,圍繞打造“一刻鐘社區便民生活圈”。同時,社區門店主力如中百社區超市,則推動升級為“混合型”業態,新增鮮食品類和便民服務。
具體而言,調改核心是供應鏈改革和網點汰換,淘汰老商品,引進趨勢新品,商品平均降價20%,同時關閉虧損門店,積極擴張居民小區、辦公園區等小業態消費場景。有數據顯示,調改后,部分大賣場/綜合超市門店銷售額增長1倍、客流數增長70%,社區超市門店來客數增長超1.5倍。
另外數字化方面,中百集團推動構建多元平臺矩陣,一方面推進線下門店加盟系統建設,另一方面通過“中百鄰里購”、“抱抱生活”等自有小程序拓展線上到家業務。
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中百集團董事長汪梅方就曾表示,未來2-3年,公司的經營將以關閉虧損門店“減負”為重要抓手,通過突出小業態擴張、推進“千店千面”轉型及數字化賦能,攻堅2027年盈利目標,同時深耕社區便民服務,打造鄰里生活服務商。
其中,在提及業態創新上,汪梅方就透露目前中百集團旗下大小業態,中百倉儲和中百超市均在發力折扣店賽道。中百集團采用“賽馬機制”,讓兩大業態依托各自供應鏈展開試點,不預設固定模式,通過市場檢驗篩選可行路徑。
上述中百超市的硬折扣店和中百倉儲的“小百惠折扣商店”,相信就是“賽馬機制”推動的創新結果。
后續,倘若能夠繼續通過優化供應鏈和運營細節,將自己打造成區域硬折扣市場的標桿,中百集團或許能夠為傳統商超轉型再提交一份“答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