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鎖死了前置倉的天花板
出品/斑馬消費
作者/任建新
如果說,即時零售大戰改變了電商市場格局,沒有緊跟風口的玩家將失去未來。那么,在這場大戰背后,原本已經跑通業務模型的前置倉,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前置倉就是即時零售的初級階段。當互聯網巨頭成為即時零售市場的主導者,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們的上升空間,將被徹底鎖死。
如何在巨頭的夾縫中,找到自洽的生存邏輯?叮咚買菜給出的答案是,專注生鮮與食品、深入供應鏈。當即時零售巨頭們謀求“多、快、好、省”的相對平衡時,盡可能放大自己的“好”。
01
前置倉幸存者
即時零售,并不是在2025年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迭代過程。
20多年前,淘寶、京東等先后創立,并快速進入高速增長期,電子商務逐漸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
用戶量與GMV持續增長,電商滲透率逐步提升。但始終有些品類,堪稱電子商務禁區,比如,生鮮。
與3C、美妝、圖書等品類相比,生鮮產品非標,早期很難獲得用戶信任;當時快遞業的服務和效率,并不適合生鮮配送。同時,生鮮產品毛利率不高,損耗比較大,利潤空間小,自然難以電商化。
不過,生鮮產品需求量大、復購率高,一直被零售市場視為絕佳的引流品。當年,永輝超市僅靠生鮮引流這一招,成長為中國連鎖超市之王。
于是,各路產業與資本玩家,在生鮮電商領域鏖戰多年,形成平臺電商、O2O、前置倉、店倉一體、社區團購等多個流派,多家明星公司站上風口。
最終,前置倉賽道的小象超市、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等幾位選手,脫穎而出,成為即時零售業務的早期形態。
前置倉把生鮮產品搬到消費者附近,再借助配送體系即時滿足,兼顧了豐富性、接近性與方便性,堪稱生鮮超市的線上版本,甚至還能比傳統生鮮超市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更優惠的價格。
早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們,以規模為首要導向,集體狂奔。2021年,前置倉雙巨頭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先后上市,這被視為前置倉模式成功立足的標志性事件。
2021年之后,前置倉模式紛紛轉向,叮咚買菜直接提出,“效率優先,兼顧規模”。
一方面,資本開始減少對前置倉模式的加注,且已有了獲利退出的想法。另外,隨著美團、京東等行業巨頭的重點布局,小象超市、京東到家先后上線,市場內競爭更加激烈。前置倉玩家們,耗不起了。
正是在這次轉向中,最早創立、最早上市的每日優鮮,一著不慎,資金鏈斷裂,破產出局。
行業巨震后,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均采取了收縮的姿態,前者深度布局長三角,后者專注于福州、廈門、廣州、深圳、武漢等幾個重點城市,打造區域業務模型。
所以大家看到,最近幾年,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都傳出了階段性的盈利信號。
02
不對稱戰爭
此前,前置倉并未像互聯網市場的其他板塊那樣,被巨頭無限滲透。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這兩個僅存的獨立頭部公司,一度很有希望自成一派,成為黑馬。
2025年以來,美團閃購、淘寶閃購、京東秒送,先后加入即時零售大戰。接下來,拼多多、抖音入局,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面對的只是小象超市、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們尚可與之對壘。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場持久戰中,普通前置倉玩家的相對優勢會越來越小。
但當小象超市、盒馬鮮生背后的美團和阿里,甚至是整個電商市場,都加入這場即時零售的戰局之時,局部戰場的天平,徹底傾斜了。
這兩家前置倉玩家的短期盈利,變得毫無意義。它們原本擁有的一小塊蛋糕,被即時零售切走了,成長空間被徹底鎖死了。
原因很直接,即時零售大戰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廣告和補貼,影響用戶認知,讓消費者形成即時零售的消費習慣,構建半小時即時零售生活圈。
這其中,生鮮、酒水等前置倉的核心品類,早已被即時零售巨頭們視為破局關鍵,成為戰火最洶涌的地方。
在這場不對稱的戰爭中,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們,很難與巨頭硬剛,勝算不大。
所以,叮咚買菜入駐了淘寶閃購和京東秒送,淘寶閃購和京東秒送也出現了樸樸超市代買。這兩家原本已經接近上岸的前置倉小巨頭,會不會再度投入巨頭的懷抱?
03
找自洽的邏輯
在即時零售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7月下旬,一場低調的叮咚買菜供應鏈生態峰會,在上海舉行。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強調,不參與行業內卷,專注于“一寸窄、一公里深”。窄和深,是指叮咚買菜專注在生鮮、食品賽道,深耕供應鏈、深入產品開發環節。
面對即時零售大軍壓境,叮咚買菜沒有慌神,而是回到自己的地盤上,盤了一下自己的看家本領。
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能在前置倉大戰中過五關斬六將,是抓住了一個核心:將優質的產品,用有競爭力的價格,更方便地送到用戶手中。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早已學會借助供應鏈模式,尋找有競爭力的商品,用自有品牌來盈利。叮咚買菜的良芯匠人、禾花田、黑鉆世家、蔡長青,以及樸樸超市的優賜,都已成為優質、高性價比產品的代名詞。
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多、快、好、省”。通過四者的相對平衡,強化與消費者的鏈接,借助供應鏈模式與自有品牌來實現盈利,幾乎是零售市場的不二法門。
傳統KA時代,沃爾瑪有惠宜、大潤發有自己的大拇指系列;電商時代,各大品類都誕生了若干個與平臺共生的電商品牌。未來的即時零售時代,規律也不會變。
面對洶涌的零售平臺革命,處于防守態勢的前置倉,選擇在平衡“多、快、好、省”的前提下,突出其中的“好”,并將其作為自己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做那些頭部互聯網平臺暫時沒去干、短期也干不好的臟活、累活,仍然可以讓中小型平臺們獲得一定的生存空間。
就像,在廣域互聯網市場的存量時代,途虎、貨拉拉等公司,仍然可以憑借重資產業務,建立護城河。
接下來,就看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們,能不能守得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能否在市場日漸收攏的夾縫中,找到自洽的邏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