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押注盒馬鮮生與超盒算NB,多城前置倉火熱招人
出品/時代財經
撰文/龐宇
盒馬仍在持續瘦身。
上海盒馬鄰里用戶收到公告通知,盒馬鄰里業務將于10月4日停止運營。在這之前,位于上海森蘭商都的最后一家盒馬X會員店在8月31日關門,倉儲會員業態正式謝幕。
這意味著盒馬對非核心業態的收縮進入到“落幕階段”。同時,公司資源進一步向“盒馬鮮生+超盒算NB”兩條主線集中。
從鄰里自提與X會員店中抽身
把時間撥回到2021年4月,盒馬“鄰里自提”在社區團購熱潮中誕生。當時的產品形態很簡單:用戶提前一天在App預售下單,次日在小型社區店或自提點取貨,門店據此“按需備貨”,盒馬試圖用預售降低損耗、以自提替代“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
首批門店落地上海后,業務很快拓展至北京、杭州、南京、西安等城市。公開信息顯示,到2021年10月,自提點規模一度突破400家。對彼時而言,這是一套組織松弛、資產輕巧、復制速度極快的方案,也是盒馬尋求更深“社區滲透率”的一次主動出擊。
但拐點來得也很快。2021年末開始,盒馬“鄰里自提”相繼撤出深圳、廣州、蘇州等地,2022年北京、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站點亦關閉,近年來基本僅保留上海市場。如今,盒馬向上海用戶宣布將在10月4日停運盒馬鄰里業務,為這條支線畫上句號。
對于消費者,盒馬給出了一套相對溫和的過渡方案。按照公司對外口徑,鄰里自提停止后,相關用戶需求將由“盒馬鮮生”與“超盒算NB”承接,禮品卡等權益仍可在其他門店使用,并通過站內外公告與客服協助完成遷移,盡可能降低調整對消費者的影響。
盒馬鄰里自提從“高開”到“收縮”,幾乎是社區團購賽道過去幾年大起大落的縮影。
2020年6月,滴滴以“橙心優選”切入社區團購,開啟了互聯網巨頭進入社區團購領域的大潮。2020年下半年起,拼多多、美團、京東等公司相繼跟進。但到2021年,多個社區團購平臺迎來巨變:同程生活申請破產,橙心優選大范圍關城,撤退的原因多是“燒錢”后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過去幾年,互聯網大廠明顯放慢了對于社區團購的追逐腳步,取而代之的是追起新風口——即時零售。
到2025年,頭部玩家更加明確了社區團購業務的終局:3月底,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買菜”將業務重心由“次日自提”轉為“快遞到家/農場直發”,實質退出社區團購模式;6月下旬,美團旗下美團優選公告退出部分虧損區域、聚焦優勢區域并轉型升級;同一時間段,據媒體報道,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則在一線城市試驗自建倉,并計劃上線即時配送服務。這些信號都在表明,團購自提的“效率紅利”正被即時零售的規模化履約所替代。
“即時零售憑借‘分鐘級送達’在時效性上對社區團購形成直接沖擊,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壓縮了其高頻消費場景。盒馬關停社區團購業務,是其從規模擴張轉向盈利導向。關停這些業務主要原因在于及時止損與優化資源分配,也符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和用戶需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對時代財經表示。
不過,陳禮騰也認為,社區團購市場并未消失,頭部平臺收縮源于高履約成本、持續虧損及即時零售的沖擊,但區域性品牌憑借本地化供應鏈和社群運營展現出強大韌性,在下沉市場依舊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在鄰里自提之前,盒馬還給X會員店這條線畫上了句號。
X會員店是倉儲式會員制大賣場,主打高客單與年費模型,首店在2020年上海開出,最高峰在多城布局。到了今年夏天,北京、蘇州、南京等門店陸續公告停業,8月31日,最后一家上海森蘭商都店正式關門,會員店業態全面謝幕。
盒馬方面表示,去年開始,盒馬對一些探索型業務進行了調整,陸續關閉了10家X會員店,這些調整的門店占盒馬總門店數不到2%。同時,主力業態盒馬鮮生保持快速擴張。
多名業內人士認可盒馬近期一系列的業務調整方向。他們認為,過去,盒馬X會員店陷入定位困境,盒馬會員店模式在核心商品力(差異化爆品、價格優勢)、供應鏈效率上存在短板,導致會員價值感不足。目前盒馬正通過“盒馬鮮生+盒馬NB”雙線布局下沉市場,前者聚焦社區生鮮,后者以硬折扣模式覆蓋高頻剛需。在此背景下,退出其他業態屬于企業的戰略調整。
押注盒馬鮮生與超盒算NB
在繼續收尾非核心業態的同時,盒馬近兩年把重心押在兩條更清晰的賽道上:一是“盒馬鮮生”店倉一體的生鮮主業;二是定位硬折扣的社區超市“盒馬NB”。
8月29日,盒馬宣布將“盒馬NB”更名為“超盒算NB”,并在江浙滬等10城同開17店,延續“平價社區超市”的定位:小店型、精選SKU、自有品牌占比高,以低價鎖定價格敏感型客群。
據了解,超盒算NB作為盒馬旗下孵化的硬折扣店品牌,多開在社區的臨街商鋪,面積大小為600平或800平,主要服務于務實家庭的一日三餐,經營品類涵蓋了生鮮、3R、標品、凍品四大類,自有品牌商品銷售占比近60%。
“硬折扣”超市已然成為大廠們瞄準的“下一個風口”,目前,阿里、京東、美團都已是牌桌上的玩家。就在8月份,京東在河北涿州開出5000平方米的全國首家折扣超市;美團硬折扣超市“快樂猴”首店在杭州落地。
知名天使投資人郭濤向時代財經分析,在消費分級與通脹壓力疊加下,消費者對“高性價比”需求激增,硬折扣精準匹配大眾剛需。京東以供應鏈深度整合為核心,通過規;+自建倉儲掌控成本;美團依托本地生活流量入口,采用輕資產加盟模式快速鋪開網點;阿里則聚焦生鮮品類,借助盒馬NB構建“基地直供+自有品牌”閉環。其中,阿里以生態協同強化生鮮壁壘,形成錯位競爭格局。
實際上,要想明白盒馬的這些業務調整并不難。
回顧來看,2016年底,盒馬在上海誕生,把“線上下單、店內揀貨、周邊半小時送達”的路數帶火,隨后飛速擴張。
過去數年,頂著“新零售標桿”的光環,盒馬進行了諸多大膽的業務和模式嘗試:做過更貼近社區小店的“盒馬mini”,改造過菜市場風格的“盒馬菜市”,探索前置倉“盒馬小站”,玩過“Pick’n go”智能取柜,還嘗試了黑標店、奧萊店、盒馬里系購物中心,2020年又上了倉儲會員制的X會員店,2021年趁著風口再上了“鄰里自提”。把這些名字排成一行,能看出它一直在找更穩的模型和更寬的人群。
“盒馬成立初衷是阿里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而這種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尚無成熟范例,因此盒馬始終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值得肯定的是,經過多年努力,盒馬在商品創新方面形成了明顯優勢,這已成為越來越多零售企業關注的焦點。在當前中國零售市場環境下,未來的零售將趨向‘多態融合’——線上與線下、社群與即時零售等不應對立,而是形成一體,共同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滨U姆企業管理咨詢董事長、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躍忠向時代財經表示。
據阿里巴巴2025財年年報披露,盒馬在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間實現整體GMV超過750億元,并首次實現全年經調整EBITA盈利。如果說過去幾年行業爭論的是“盒馬模型能否盈利”,那么眼下更值得追問的是“在什么結構下、以什么速度、靠哪些指標驅動盈利持續”。
盒馬給出了一些答案。
第一條線是“盒馬鮮生”,它的本質是店倉一體:同一個門店既是賣場,也是線上訂單的揀貨點,周邊三公里靠駐店騎手和眾包消化;第二條線便是“超盒算NB”。在盈利拐點之后繼續“提速擴張”,是今年管理層給出的明確信號。
數據顯示,2024年,盒馬鮮生以平均每5天開一家新店的速度,在全國開了72家門店,進駐21個新城市,開店節奏創下五年之最。并且,盒馬計劃今年內再開近100家盒馬鮮生門店、拓展超50個新城市,屆時盒馬門店數將超過500家。
另外據盒馬方面最新透露,超盒算NB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8月底,超盒算NB(含陸續更名的原盒馬NB門店)整體門店數已接近300家。
盒馬是阿里即時零售業務矩陣中的一個重要抓手。
今年7月份,盒馬作為一級流量入口出現在淘寶閃購的首頁。8月初,淘寶88VIP首次與盒馬會員體系打通,淘寶88VIP用戶可領取一張有效期為90天的盒馬X會員體驗卡。據了解,除了盒馬鮮生外,超盒算NB也陸續在淘寶閃購上線。
近期,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CEO蔣凡在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表示,在即時零售業務領域已經擁有超過5萬個閃電倉,訂單同比增長超過360%,這些閃電倉中25%的商品供給來自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內的供應鏈。另外,還擁有盒馬為其生鮮品類開發的前置倉履約能力。盒馬在接入淘寶閃購后,線上整體訂單量已突破200萬單,同比增長70%。
隨著用戶心智從“次日自提”轉向“小時達/分鐘達”,平臺也把更多投入轉向前置倉與末端運力。
時代財經注意到,不少社交平臺上都有關于盒馬招聘配送員的消息,招聘地點包括廣州、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崗位描述大都強調“以門店為圓心3公里配送、固定門店取貨、系統派單”。不過,時代財經從接近盒馬方面的人士了解到,盒馬擴充運力屬于常態化動作,與門店擴張戰略并無直接關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