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便利店現身濟寧街頭 搶灘夜間零售市場
一天24小時開門,收銀臺不光用來收錢,還兼售烤腸、關東煮、豆漿等即食產品,在進行品牌商品零售的同時,還代繳水電暖氣費、代收郵件、代賣車票,提供電動車免費充電和打字復印的服務。
最近,一種名為24小時便利店的新型商業形態“現身”山東濟寧街頭,在延續傳統超市運作模式的過程中,進行服務時間和項目的改良,在分羹夜間零售消費市場的同時,又與成熟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一起,漸漸成為城市商圈的大小兩極。
超市改叫便利店 全天候營業
昨日,記者在山東濟寧市區新體育館后身的一條小街上,看到一家名為優客的24小時便利店,店鋪面積不大,約有50多平米,貨架上除了擺放著一系列品牌食品外,還有一些日化用品,靠墻的冰柜里有多種乳品和低溫保鮮肉類在售賣。據這家便利店老板吳女士介紹,經過在青島、濟南、深圳、廣州等地,做了大半年的考察后,她在濟寧城區的新體育館和秦莊市場附近投資了兩家店鋪,目前已經營業4個多月了,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形態,便利店不僅參照傳統超市經營模式,還在營業時間上做了延長,實行24小時營業,“目前經營狀況還可以”。
吧臺增設即食產品 代繳水電暖氣費
記者在便利店里走了一圈發現,在這里購物雖跟逛小區超市感覺差不多,但一些包裝精美、造型奇特的貨品卻讓人耳目一新,位于門口的收銀臺不只用來收錢,還兼賣烤腸、關東煮、豆漿、壽司、三明治等即食產品,方便那些晚上出來覓食的顧客。
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使其可以購買到超市不能提供的東西,24小時便利店延伸出多種服務項目,比如可以讓市民不再忍受排隊之苦,一出門就能交上水電暖氣費,另外還可以代收郵件,代賣火車票、機票,并逐步開展電動車充電免費和打字復印等小項目的服務。
夜間收入占四成 品牌少、品項深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家店鋪外,吳女士還在薛口家園北側一教職工小區里頭,投放了一家300多平米的大店鋪,從店鋪命名到貨品陳列形式,都在遵守直營店的風格,她說,目前正在商業街尋找大門面做旗艦店,等到便利店在城區遍布10至15家的時候再考慮招收加盟商。“客流量集中在白天的上下班時間,盡管晚上出來的人不多,可夜里11點到兩點卻是高峰期,”吳女士說,雖然店鋪面積小,品牌比較少,但“窄而深”的商品品項卻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現在便利店每晚的營業額大概占全天的五分之二,一般都是在附近休閑、娛樂的人來買吃的。
結合大型商業綜合體 漸成商圈大小兩極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一部分錢買便利,而24小時便利店的運營也是考慮到這一市場前景和發展趨勢,吳女士告訴記者,作為超市經營模式的延伸,24小時便利店在很多大城市已經遍地開花,例如青島每隔30米就有一家,而作為銀座外設品牌的濟南統一也廣為人知。
商業街、小區、人口密集地,在這些商家必爭之地,一面是日漸成熟的大型綜合商業體,一面又出現了這種小型便利服務門店,它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以人為中心形成了一大一小兩極商圈,吳女士說,貨品齊全、鮮度管理、衛生清潔和服務態度是全球最大便利連鎖店7—11提出的理念,而作為最先入主濟寧的24小時便利店,她們以后還會與周圍賓館合作,將臺卡擺放在賓館里,讓客人享受點餐、送貨等更多服務。
(東方圣城網 孫丹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